正在展出
恭王府旧藏文物数字展

展览时间
2023年12月15日开展

观展方式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观展

为更好地展示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来在旧藏回流、文物数据搜集和数字化技术呈现方面的成果,恭博以馆藏恭王府旧藏以及全球八家文博机构珍藏的恭王府旧藏数字资源为基础,采用水墨艺术风格的三维场景渲染数字手段和虚拟景深漫游的线上展览形式,实现了苍龙教子纹盖瓶、白玉鸟形对盒、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等一批馆藏文物与仍身处海外的“家人们”一起“云端团聚”,旨在让公众足不出户欣赏到百年王府经典珍品。

展品赏析

文物名称:白虹刀

文物年代:清代

收藏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此刀长97.5厘米,刀身钢质,刃锋,正反面无血槽。刀身底部一面纵为“白虹”,另一面横为“道光年制”。刀镡(tán)为铁錽(wàn)金雕夔(kuí)龙纹椭圆形盘,刀柄木制,外缠黄丝带,贯黄丝绦带。刀鞘木质,饰金桃皮,琫(běng)、珌(bì)皆铁錽金雕夔龙纹,横束铁錽金箍两道,嵌饰同琫、珌,鞘背为铁錽金提梁,系黄丝绦带与铜镀金环相属。

该刀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道光帝赐予奕䜣的,同时恩准配用金桃皮刀鞘。这种刀鞘为清宫专属,非特赏不能用。

文物名称:白玉鸟形盖盒

文物年代:清代

收藏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

玉鸟为一对,高8.26厘米,宽15.24厘米,白玉质,玉白如脂。形状呈鸟形,昂首直立,口衔多头灵芝,灵芝上分别镶嵌玫瑰石英和翡翠。鸟的上半身包括头和尾构成盒盖,下半部呈卵圆形碗状。爪子和羽毛雕刻极为精细。玉雕下有形似鸟巢的木座。整体造型栩栩如生。

从该玉鸟的外形及用途分析,形似自然界中的鸠鸟。该鸟在古代寓有长寿之意。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年七十者,授之以玉杖,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也”。为此,鸠鸟象征长生不老,而口衔灵芝更是有长寿吉祥之意。

文物名称:刺绣梅竹鹦鹉图册页

文物年代:宋代

收藏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此幅纵27.2厘米,横27.7厘米。以典型的工笔花鸟画为稿本,绢地刺绣梅枝横斜,竹叶掩映,一只红嘴鹦鹉伫立于枝头,转首下窥。鹦鹉色彩绚丽,以长短针和套针,用劈丝细线依照鸟羽生长方向退晕刺绣,末端加施毛针表现羽毛的质感。翅膀和尾羽用深浅不同的蓝、绿色线层层绣出重叠丰厚的逼真效果,栩栩如生。鸟爪扎针,树干长短针绣地,再用扎针绣出纹理。花瓣单色或两色线套针绣,花蕊打子针。这是深刻领会原作精神、熟练掌握表现技巧的艺人倾注心力完成的作品。

明末清初为江苏人姜绍书(?一1679)收藏,有“姜氏二酉家藏”印。清初期为安岐(1683一1744或1746)收藏,有“仪周珍藏”印。乾隆年间曾为江苏扬州人张镠(1769-1821)收藏,有“张镠”印。后入清官,汇入《宋刻丝绣线合璧册》,有“乾隆鉴赏”“重华宫鉴藏宝”等印。后归恭王府收藏,有“继泽堂珍藏印”为证。

文物名称:刺绣牡丹水仙图轴

文物年代:清代

收藏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绫地绣山水小景,岩石上长出含苞牡丹,地上水仙花开放,小溪潺潺流过。左角题楷书“芳谷延和”四字。构图精巧雅致,内容富贵吉祥,绣工细腻严谨,应为清宫绣品。花、叶、岩石用长短针,针脚工整严密,兰草交叠处留出水路,水仙花繁叶茂而不乱,极具绘画效果。水波纹用滚针层层施绣。整幅画面只有花蕊、部分苔点和小草稍加补笔。

民国著名收藏家朱启钤在其所著《存素堂丝绣录》中载:“此本出自恭邸”。

文物名称:翡翠苍龙教子纹盖瓶

文物年代:清代

收藏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

此瓶为翡翠质地,高19.05厘米,宽7.62厘米。扁瓶形,瓶上有盖,盖顶盘龙,盖面饰灵芝纹。瓶颈浅雕蕉叶纹。颈肩处有灵芝形双耳,内有活环。瓶身主题纹饰为一条神龙在滚动的云层中穿梭,转过身来面对下面的小龙,画面栩栩如生。此瓶运用深浅不一的雕刻方式,令纹饰巧妙地重叠、穿插,生动有力地呈现出泱泱大国皇家苍龙教子的景象。

苍龙教子为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之一。宋元以降,此题材便常出现于各式器物中。采用大龙在上,小龙在下的构图。有望子成龙、教育后代早日成材之意。

文物名称:怀素苦筍帖

文物年代:唐代

收藏博物馆:上海博物馆

绢本草书,纵24.8厘米,横12厘米。正文2行,共14字。以毛笔在薄且坚韧的绢上书写而成。释文为:“苦筍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十四字书法俊捷,墨彩如新,草、行间出,蕴真于草,笔法精妙,用笔圆转灵动,藏正于奇,笔势左揖右让,疏密有致。兴到笔运,如骤雨旋风,圆转飞动,虽变化跌宕而法度具备;书风丰腴遒美,彰显“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之天趣。

怀素书法多为醉书于“粉壁绢裳”而难以保存,传世亲笔墨迹《苦筍帖》因此显得尤为珍贵。此帖后有宋米友仁、明项元汴等人的题识,及“宣和”“政和”“欧阳玄印”“乾隆御览之宝”“恭亲王章”“贝勒载滢”等鉴印。

文物名称:缂丝赵佶木槿花卉图册

文物年代:南宋

收藏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册页纵25.6厘米,横25.5厘米。以宋徽宗赵佶的画稿为粉本进行摹缂折枝木槿花。画面以黄、绿系为主调,按照花叶生长的方向,退晕缂织,花瓣与绿叶用合花线织出色阶的变化,花叶断断续续地勾勒轮廓,灵活自如,表现织者独特的创意。图边缂葫芦形朱印“御书”和赵佶“天下一人”印。

此册钤有“蒲阪杨氏家藏”及“仪周珍藏”等印章,乾隆时期该册流入清内府,汇入《宋刻丝绣线合璧册》,著录于《石渠宝笈重编》。

文物名称:郎窑红荸荠瓶

文物年代:清代

收藏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

瓶高39.37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3厘米。造型尊贵典雅、稳定古朴。瓶撇口,粗长颈、扁圆腹、圈足,因状如荸荠而得名。瓶内壁和圈足均施白釉,外壁通体施红釉,且属于施釉较薄的单层釉。釉面光亮,开有细纹片,釉色浅淡。由于施釉较薄,器口边沿处的釉面在高温熔融下有垂流现象,使器口显露胎骨,并使上半部为浅红色,下半部积釉色浓,釉色稍厚匀净,器身垂流多不会过底足旋削线,底足为二层台圈足,足端平切,棱角略圆。圈足内白釉泛黄且开有细碎纹片,俗称“米汤底”。底部无款。

这种类型瓷器最早出现于清康熙年间,是由当时江西巡抚兼景德镇督窑官朗挺极仿照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祭红瓷器所创烧。

文物名称:朱克柔缂丝山茶蛱蝶图

文物年代:南宋

收藏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册页纵25.6厘米,横25.3厘米。蓝地织设色水红山茶花一枝,澹逸古雅。旁缂粉蝶,展翅轻盈,栩栩如生。枝头枯叶,有虫齿痕,尤为精绝。左下角缂织“朱克柔印”。右钤“令之清玩”朱文印一。此本为安岐(仪周)所藏唐、五代、宋集册之引首,见《墨缘汇观》名书卷下等三则。乾隆时入清内府,汇入《宋刻丝绣线合璧册》,著录于《石渠宝笈重编》。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8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 

ab3fe30fc5d24b918fc2c1c8392b289e/images/微信图片_202403211427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