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意识提升年”心得体会
汇聚人才之光 守护文化殿堂


人力资源处 袁圆

非常荣幸代表人力资源处,站在这里分享我们的故事。

接到任务,我嘀咕:人事工作和文物到底有啥关系?我们又不直接修文物。丁瑞处长一听就反问:“你摸没摸过福字?是不是天天在恭博工作?敢说和文物没关系?”我愣了几秒——没毛病!可再一想,文物保护,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文物因人而活,文化靠人传承。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一定是人才。

恭王府,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部历史的书写者、见证者和守护者。

人事工作,看似平凡,实则琐碎且单调。招聘、培训、考核、关怀等等太多了……我们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简历,而是一个个有理想、有热忱鲜活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恭博寻人才、育人才、留人才,让文化殿堂永葆活力,让守护之火永不熄灭。

今天在座的同事,很多都是通过招聘加入恭博的青年骨干。你们,就是恭博最宝贵的财富,是与组织同频共振的中坚力量。

还记得2020年夏天,疫情稍缓,我们奔赴四川大学,考察闫月欣同学。一路奔波,疲惫却在见到她那一刻烟消云散。导师对她赞不绝口,而我们心里却有些忐忑——她会不会选择我们?令人感动的是,她最终放弃了多家文博单位的橄榄枝,坚定地选择了恭博!

还有去年,复旦硕士黄嫣,同时拿下深博、浙博、上博笔试第一,还收到国博面试邀请。我们不想错过这样的人才,所以面试当天就给她报喜。她却淡定地说:“您是我接到回复最快的单位。”后来,为了让她安心来京,我邀请她与姐姐一起来恭博参观。刘馆长、东辉主任亲自接待并与她进行了细致沟通。最终,她与家人满怀信心地选择了这里。

20202025,整整19位青年才俊先后加入恭博。他们听到的第一声恭博问候,来自我们人力资源处。我至今仍清楚记得,每个人接到通知时话那头的惊喜。如今,“90后”、“00后”纷纷挑起重担,获得重用。作为人事工作者,我们由衷欣慰。

除了招聘,我们更着力建设“学术恭博”。即将推出《专业技术人员分级聘用管理办法》,完善职称制度;推行“师带徒”“正研带团队”,让严谨学风代代相传,让文脉在技艺与精神中延续。

我们虽不能直接修复文物、策划展览,但我们可以让修复者更有力量,让策展人更有才华。我们搭建的是梦想与事业之间的桥;我们提供的是成长与价值实现的梯。

培训,能够帮助大家提升自我;考核,让付出赢得回报;关怀,可以让恭博成为有温度的家。我们不仅是制度维护者,更是每一位同事职业路上的同行者。

展望2030,恭博要打造一支结构优化、能力过硬的专业队伍,培养810名在陈列设计、文物鉴定、古建修缮等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我们要让人才储备有序、让文化传承有力,让恭王府的故事——源远流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6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 

847f8bafef3841358e1e2b804e9dd236/images/15.人力资源处袁圆讲述守护故事.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