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意识提升年”心得体会
以文保之心 践传承之志


馆办公室 刘航

20253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它不仅关乎专业修复与考古,更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息息相关。作为馆办公室的一员,我深深感到:文物保护,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我们血脉的共同担当。它召唤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更是整个机构的协同与坚守。

馆办公室,正是这协同体系中静默却关键的力量。

我们织密协作网络,让协同成为馆内运转的高效引擎。全馆的工作背后都少不了馆办的坚定支撑。每年超10万字的《府讯》、工作交流及各种情况报告等内宣载体是我们凝聚精神力量、传递恭博价值的重要平台。档案的管理、文件的运转,在保障了古建安全的同时,也守护了恭王府来时的路。‌虽不直接修复文物,我们却以制度为基、以协调为桥、以服务为本,为文物保护事业筑牢坚实的后盾。

我们推动文明互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安善萃锦”成功亮相拉脱维亚与瑞士,“精雅风华”登陆新加坡展出,春节文化活动走进美国纽约。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外事审批,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因为我们深知:每一次出场,都代表着国家形象、文化尊严!

我们拓展传播维度,让恭博故事传得更远。我们与50余家主流媒体紧密协作,海外传播覆盖17个国家;微信公众号用户规模突破500万,跻身全国博物馆前列;抖音号连续三年获评“政务优秀创作者”,“王府历史文化”短视频入围全国文物传播精品名单。我们用新媒体,让文化故事流淌在每一块屏幕。

我们推动战略合作,让文物“活”起来。在与故宫、清华美院、人大清史所的合作中,馆办公室字斟句酌每项条款,确保制度扎实、流程严谨。在与阅文集团联合举办的“阅见非遗”大赛中,传统文化借现代表达重焕新生,优秀作品不仅入藏名馆,更将走向荧幕,深入人心。

我们探索数字赋能,让文明永驻云端。通过影像建模与数字扫描,我们依“样式雷”图档还原恭王府原貌,打造“全景恭博”;自2023年开始对每场展览进行数字化采集,打造“永不落幕的博物馆”;自2020年启动古建彩画数字化,已完成多处古建的高精度采集与显微分析,形成千余份图像与十余份检测报告,让色彩定格、纹样留痕,与时间赛跑。

这一切,是“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二十二字工作要求的生动实践,更是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指引下的系统行动。

文物保护,没有旁观者,只有同行人。馆办公室通过统筹、文书、宣传、外联与数字化,稳定支撑前端业务,让专业者安心钻研,让文化力持续绽放。

我们可能无法亲手修复一件文物,或解读一段历史,但我们可以用宣传让文化深入人心,用数字化让历史永不褪色,用管理提升服务,用协调保障研究——这就是我们的岗位,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6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 

7a50a7443beb489686f2a56c5d64149d/images/16.馆办公室刘航讲述守护故事.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