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意识提升年”心得体会
我们是文物无声的守护者


物业服务处 卢加新

大家好,我是物业服务处的年轻一员。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和我的同事们如何用我们的方式守护恭博的一砖一瓦、一窗一柱。

很多人可能觉得,物业服务与文物保护没有什么联系。但在这里,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触碰,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今年春天,馆长在专题讲座中讲到“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我们每一天的日常,都可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之后我们处全体人员共同学习《文物保护意识提升年活动学习资料汇编》,又特别是针对保洁、维修等一线工作人员,开设了《文物保护法》专题学习,因为他们往往是最直接接触文物的人,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关乎文物的安全。

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让我深深触动的小事。

第一件事,是关于一扇窗。

它不是普通的窗,而是一扇跨越百年的支摘花窗。我们接到清洁任务的时候,心里不是考虑“怎么擦得干净”,而是“怎么擦得安全”。从选择清洁剂到挑布料,每一项都反复斟酌。古建部的同事告诉我们,有些花窗连水都不能沾。于是我们看到,工人们不用湿布,不用化学剂,而是拿着软毛掸子,甚至手持吹风机,在距离十厘米的地方轻轻吹去浮尘。那一刻,他们不像是在做保洁,更像在对待一件传家之宝。有位老师傅一边擦一边喃喃:“慢点,再慢点……这窗子可是一百多岁的‘老人’了。”

第二件事,是关于一个配电箱。

因为它要移位,要经过一面古墙。设备科和古建部提前开了三次会,图纸改了又改,目标只有一个:最小干预。能走原线管的绝不新开槽,能共用旧孔的绝不新增一颗钉。施工那天,我在现场全程监督,指导工人:“这个位置再往左一点,避开古建”、“慢,电锤转速调低”。那一刻,没有职务高低,只有共同的原则——绝不能让古墙受一点伤。后来我注意到,每次经过那面墙,那位电工师傅都会伸手摸一下墙面,仿佛在说:“老朋友,你放心。”

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让我们从“物业服务人员”,变成“带着敬畏心的守护者”。我们擦的不是玻璃,是历史的明眸;我们移动的不是配电箱,而是与现代需求温柔共存的古老血脉。

我们没有豪言壮语的渲染,只有谨慎操作、慎重汗水,向历史坚定承诺:你们留下的遗产,我们定会拼命守护;

我们没有亲手修复文物的经历,却把尊重与珍爱化作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为文物保护倾尽全力;

我们没有台前的风光与掌声,只有幕后的默默坚守、无私付出,做文物最可靠的守护人。

我们深知,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文物,更是文明的温度、来路的星光,也是一代代文博人接过就不愿放手的——责任与光荣。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6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 

0cd2d3448ff249f6882f2e053bbb3ec9/images/17.物业服务处卢加新讲述守护故事.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