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水体中筑岛的园林格局营建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于水体中堆山、建台、筑岛的营造手法最早可追溯至周,周文王于公元前11世纪建灵台、灵沼、灵囿,《诗经·大雅》灵台篇中提及“辟雍”,即中央建土台、周围环绕圆璧形水池,有象征教化流行、圣山昆仑山与若水之意,但此类营建格局后期在园林中较少出现,而是逐渐演变为太学中的辟雍、泮池。古典园林中,较常出现的水中筑岛格局营建目的大致可分为赏景游憩、模拟仙境、操练水军三类。

1 赏景游憩

水体中筑岛、岛上营造建筑小品的园林模式在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中所普适的功能是赏景游憩。出于此类目的所建的水中岛屿、建筑既可作为水体中的视线焦点,又可作为观赏四周景观的观景点。

西汉上林苑太液池中水生动植物、鸟类遍布池中,水面有各式游船,具游赏功能。同时期部分地方豪富所建私园规模较大者整体景观风貌、布局与皇家园林有相似之处,亦有引水为池、积沙为屿的景观营造,同时种植大量花木、豢养奇珍异兽,以供观赏。隋、唐时期皇家园林水景格局具备求仙的象征意义,但实际已兼具游赏功能。唐代文人园林兴起,私家园林中亦有水中筑岛的园林格局营建,如中唐文学家柳宗元将其永州住所附近的小溪命名为愚溪,中段开拓为池,池中堆筑愚岛,池南建愚堂,池东建愚亭,可见此岛的点景作用。宋代皇家园林艮岳中有一近方形水池大方沼,池中筑芦渚、梅渚二岛,具有明确的赏景游憩之用。同时,宋代也达到了文人园林的兴盛期,文人园林的设计营建往往蕴含着造园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精神寄托、上承魏晋的隐逸思想和时代社会影响下的禅宗思想,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宋代私家园林中出现的池中筑岛的景观风格亦较为自然。如司马光私园独乐园于水池中央建岛,岛上种竹子一圈,竹梢扎结仿渔人庐舍,名“钓鱼庵”,营造出自然野趣。金元至明清的皇家园林中,起赏景游憩功能的水中筑岛的园林格局营建较为普遍,且通常与仙境氛围的营造相结合。金代西苑整体风格仍趋于自然,游赏为重要功能之一;离宫御苑大宁宫经元、明、清三朝扩建,其广阔的水面与水中岛屿始终承担着游赏功能;清代几处行宫、离宫御苑中水面与岛屿结合的景观区域也均有此功能,如畅春园后湖与蕊珠院、静明园玉泉湖与芙蓉晴照、圆明园福海及蓬岛瑶台、长春园海岳开襟、绮春园鉴碧亭、协性斋、清漪园昆明湖与藻鉴堂、治镜阁等。另外,乾隆皇帝在整理西郊水系时于静明园南侧开挖高水湖与养水湖,据弘旿所绘京畿水利图可见,高水湖中建有一水榭,名为影湖楼,根据其所处位置、名称可推测,该建筑应亦有赏景、点景的功能。

图 1 畅春园蕊珠院(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

明至清初的私家园林大多传承和发展了文人园林的造园风格,以赏景游憩为目的而在水体中筑岛、建造亭榭的造园格局在规模受限的私家园林中较难塑造出自然山水之感,反而易显呆板,不符合文人对园林“雅逸”的追求,因而实例较少。清代中后期,由于北方私家园林的风格与技术日臻成熟、北京地区的世居官僚、王公贵戚宅园营建需求增加以及王府花园的大量建造,北京私家园林的建设一度十分兴盛,水中筑岛的格局可见于部分规模较大的园林之中。如雍正年间允礼赐园自得园,园内凿湖筑岛,岛上建楼阁;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赐园淑春园,湖中筑有一大岛,并于岛上建石舫;王府园林中,恭王府花园萃锦园西路开挖方塘、塘中建造水榭。

图 2淑春园平面图(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

在历代皇家园林的营建中,水体中筑岛、建造小品的园林格局普遍具有赏景游憩的功能,其中部分还兼具了模拟仙境的象征意义。西汉、唐宋私家园林中水体中筑岛的景观营造风格更趋向于展现自然野趣之感,与同时期皇家园林的同类型景观风貌有相似之处,均为赏景游憩之用。明代至清初私家园林中此格局营造较少,清代中后期,部分王公贵戚、世居官僚私园在一定程度上受皇家园林营建风格等因素影响可见上述格局的少量营建,且具有景观功能。

2 模拟仙境

皇家园林中最早出现模拟仙山、具备求仙功能的景观营造为秦兰池宫内的兰池及其中岛屿蓬莱山。受兰池宫营建影响,西汉未央宫内开凿仓池,池中筑渐台;建章宫西北太液池中筑三岛模拟东海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首次出现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营建模式。曹魏时期洛阳大内御苑芳林苑东南有池陂,池中建九华台,并为北魏改建延用。隋唐时期求仙思想和一池三山的布局在皇家园林营建中进一步延续,唐大明宫北侧苑林区中央为太液池,池中堆蓬莱山,山顶建亭;洛阳宫西北角园林主体为九州池,池中筑岛,岛上建瑶光殿;隋、唐西苑人工开凿水域名北海,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山,山上建有道观建筑。北宋皇家园林艮岳西北角引园外景龙江之水,扩出小型水池名曲江,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模拟海上仙山。

图 3 未央宫、建章宫平面设想图(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

图 4 北魏洛阳华林园平面设想图(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

图 5 艮岳平面设想图(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

进入辽金,幽燕地区逐渐成为较为北方相对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辽南京于宫城西部建皇家园林瑶池,池中有岛名瑶屿,岛上建瑶池殿。金中都御苑之一的西苑利用辽南京部分湖泊岛屿建成,湖泊面积较大,有鱼藻池(亦名瑶池)、浮碧池、游龙池等,统称太液池,池中有岛,如琼华岛、瀛屿等。除湖泊、岛屿之外,西苑内另有瑶光殿、瑶池殿、瑶光台、瑶光楼、琼华阁等殿宇,求仙思想极为明显。金中都离宫御苑大宁宫中人工开挖大湖太液池,池中筑琼华岛,岛上建广寒殿。元代大内御苑园林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呈南北一线布列,沿袭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其中万岁山为最大岛屿,山顶正殿名“广寒殿”,整体模拟了仙山琼阁的意境。清代康熙、乾隆朝曾两次改建西苑,但水面、岛屿的整体格局仍予以保留。清代行宫御苑静明园南侧为玉泉湖,湖近似方形,湖中筑三岛,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格局,中央大岛上营建院落。离宫御苑圆明园东部开凿近方形水面福海,模拟东海意境,湖中央模仿李思训仙山楼阁的画意,再现东海三座仙山,并设景点蓬岛瑶台,反映了帝王求仙、长寿的愿望。长春园西侧湖面中央砌筑高台,上建金阁,名海岳开襟;绮春园湖中建景点凤麟洲,均蕴含了求仙寓意。清漪园水面昆明湖与水中治镜阁、藻鉴堂及南湖岛构成“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以此为格局营建的皇家园林。

图 6 元大都皇城平面图(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

图 7 清漪园及静明园平面图(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

图 8 圆明园福海及蓬岛瑶台(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

由此可见,在神仙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水体中堆山筑岛的园林格局大量存在于皇家园林之中,出于园主人不同的精神追求,私家园林中极少出现蕴含求仙寓意的景观营造,但即便如此,求仙寓意也成为了这类园林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 操练水军

以操练水军为目的的水体中筑岛格局最早见于西汉昆明池,池中筑岛名豫章台。魏晋南北朝时期,宋文帝于建康乐游苑之北建真武湖,后在此湖中大阅水军,齐武帝也常理水军于此,号昆明池,此湖中亦有岛。后周世宗曾于东京新政门外建金明池,水面近方形,用以教习水军,宋太宗亦于此观水战。清代,乾隆皇帝效仿汉武帝昆明池训练水军之事,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起命健锐营兵弁定期于清漪园昆明湖举行水操,昆明湖的军事功能一直持续至清末。

图 9 金明池平面设想图(图片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

操练水军是园林水域、岛台较为特殊的一项军事功能,仅见于皇家园林,伴随着皇家园林的发展也沿袭保留至清代。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园林区域通常并非仅供军事训练的单一功能区,而是根据实际的社会发展情况、国家局势、使用者需求兼顾军事、游赏、举办大型活动等多种功能。

4小结

综上所述,水体中堆山、筑岛、营建建筑小品的园林格局的发展与演变可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特征:

(1)此格局最早可追溯至周,历经多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发展与应用延续至清代,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普遍使用的水景营建模式之一。

(2)此园林格局的主要营建目的包括赏景游憩、模拟仙境、操练水军等。其中,以赏景游憩为目的的景观营造广泛应用于历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之中,此功能也是造园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基本造园思想的体现。以模拟仙境为目的的景观营造主要出现在皇家园林营建中,分为水体中单一岛屿和“一池三山”两种模式,私家园林中此象征意义体现较少。操练水军作为皇家园林水域的特定功能,仅出现于皇家园林营造中,以该功能为目的的水体营建出现了相对规则的近方形形式。

(3)总体来说,中国传统园林中较为规则的近方形水面中筑岛的格局营建多数具有一定的政治隐喻、象征思想或特定的军事、活动需求,且对园林规模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此类景观营建多出现于皇家园林之中。私家园林在唐、宋以前存在部分水中筑岛的园林营造模式,但其景观风貌趋多数趋于自然,水体轮廓可能也并非近方形的规则式。明代至清初伴随文人园林的兴盛,于规则轮廓水面中筑岛的格局在私家园林中更为罕见,直到清代中后期,才于部分受皇家园林营造风格影响的北方私园中有个别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贾珺.北京私家园林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朱强.今日宜逛园:图解皇家园林美学与生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文字撰稿:恭王府博物馆 高珊

文字校对:恭王府博物馆 王倩

文字审核: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薛晓飞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8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