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加强王府博物馆建设 推动王府文化研究

2013年,适逢恭王府全面开放5周年,恭王府管理中心成立10周年,恭王府花园开放25周年及恭王府文物流失100周年等恭王府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在这近三十年里,一批又一批的恭王府人,前赴后继,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动着这座历经沧桑的皇室府邸,逐渐成为一个展示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向公众提供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空间和平台。

一、以府邸修缮奠定博物馆建设的物质载体和王府文化的研究平台

近些年,在全社会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在文化部党组的关怀和领导下,恭王府管理中心把握机遇,因地制宜,以恭王府全面开放为契机,逐渐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业务建设和提升服务上来,在近三年的摸索实践中,着力发掘自身特色和潜力,并将其发展为自身优势,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和突破,逐渐形成了“以事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促进事业繁荣”的良好局面,为将恭王府建设成为服务优质、设施完善、具备一定研究能力、令人向往、使人受益的“历史遗址博物馆、综合文化展示空间、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对恭王府保护和修缮的基础之上开展的。2008年全面开放之前,恭王府管理中心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都是围绕对府邸和花园的修缮展开的。经过时任负责人谷长江及有关专家的研究和论证,首先确定了将历经230余年历史的恭王府按照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恭亲王府最兴盛时期的历史原貌进行恢复性修缮,在同治、光绪时期之前的,有重要价值的历史信息要保留下来。恭王府是最不按照王府规制建设的一座王府,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充分反映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根据恭王府修缮工程的特点,我们确定了“有原始根据的按原始根据修缮;没有原始根据的,按最接近的历史根据进行修缮;既无原始根据,又无历史根据的,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修缮;专家也吃不准的,按现状进行保护性修缮”的古建修缮原则。

例如在按原始根据修缮方面,我们一是依靠古建筑及附属文物遗留的文物痕迹;二是参照历史照片、图纸等文献资料反映的原始根据。所以除了在修缮工程的施工现场尽全力搜寻遗留的历史遗迹外,我们启动了对恭王府历史资料的征集、查找、整理和研究工作。

在按最近接的历史根据进行修缮方面,以府邸外檐彩画为例,在重新对府邸外檐彩绘进行绘制时,由于缺乏准确的调研和论证,一律绘制成苏式包袱彩画,与王府原存彩绘差距极大。经过查找资料,我们在陈鸿舜先生后裔捐赠的老照片中发现有府邸天香庭院游廊和锡晋斋外檐的彩绘。虽然是黑白照片,无法全面反映彩画的颜色,但却能展现彩画的图案。

在修缮过程中,为完整恢复古建,我们拆除了20世纪中期以后建设的各种非古建用房11650平米;修缮古建筑总面积12600平米,老彩绘保护面积约725平米,新绘彩画面积约9300平米。绿化面积约10000平米。

(一)结合王府底蕴和工作实际,确立发展方针

全面开放以后,恭王府的工作从之前单一的旅游经营、古建修缮转向以业务建设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全面事业发展。我们首先树立了“和恭仁文”的核心价值理念。这四个字是由恭王府历史上,从和珅到恭亲王,从辅仁大学到今天的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从每个时期提炼出的一个颇具文化理想的字。和:即和谐发展、融洽氛围;恭:即勤奋认真、努力工作;仁:即仁者爱人、社会责任;文:即文化发展、事业繁荣。

以恭己仁爱之心,近和谐文达之境,这既是今天恭王府人的感悟,也是我们提升自我、追逐梦想的强大信念。

可能有人会问,如今的恭王府,经过数年的摸索与搭筑,完成了较为成功的转身,在不少人眼中已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对象,那你们的梦想究竟又是什么呢?在恭王府人眼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终体现并不在一时的光鲜和利益的多寡,而是通过不间断的实干和积淀,提升自己和恭王府的整体形象,做到府为人增辉,人以府为荣,从而赢得社会的尊重。

随着职能的转变和发展的需求,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和潜质,总结了同行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确定了恭王府具备“五大职能”、主打“四张名片”的发展定位。所谓“五大职能”,即实现文物保护、旅游开放、博物馆业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文化产业发展这五大职能;所谓“四张名片”,即打造以王府文化为核心的历史牌、以《红楼梦》与恭王府关系为核心的文化牌、以“福”文化为核心的民俗牌、以和珅一生传奇经历为背景的旅游牌。

这“五大职能”和“四张名片”相辅相促,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和着力点,为我们的特色博物馆建设、旅游开放、文化空间的营造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合理布局,加强投入,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作为目前北京清代王府中唯一有条件对社会开放的王府古建筑群,恭王府是公众了解清代王府的“孤本”,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遗址类博物馆和著名旅游景点,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双重属性以及文化事业、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历史遗址的功能,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适应大众旅游方式由观光向休闲体验的转变,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以争创国家一流景区和博物馆为己任,深入践行“和恭仁文”的核心价值理念,围绕“五大职能”和“四张名片”,下大力提高服务接待、研究展示、产业经营和运营保障四项能力,从而实现环境更加优美,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到位,质量更加提高,内涵更加丰富,产品更加多样,效益有所增加的既定目标。

在景区功能方面,我们首先明确了前府邸后花园各有侧重的格局,前者集中举办各类展览,展示清代王府社会生活原貌,为观众了解王府文化提供丰富的内容;后者着眼于园林布局的整饬和优美环境的营造,为游客提供观光和休闲的文化空间。继而从开放、游览、展示、经营、服务、空间营造、综合业务等功能着眼,对府邸12个区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配和规划,划分出观众缓冲区、游览过渡区、展览展示区、休闲服务区、体验互动区、接待服务区等,专门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等,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012年,恭王府成功晋级5A级景区后,我们大力改善景区环境,调整布局,强化安保措施,加强礼仪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尤其加大了硬件设备和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数百万余元用于硬件设施改造,逐渐完备了游客服务中心功能,设立了接待厅、咨询处、影视厅、存包处、预定处、医务室,还细化了团队、散客售票和导游服务处。在配备了自助语言导游机、多媒体触摸屏等设施的基础上,还增设了休息厅、手机加油站、雨伞架、饮水机、残疾人服务设备等便民服务设施。按照“既贴合古建格局和特点,又能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的指导思想,逐步规范配套了标牌导示系统,翻新改造了台阶、坡道,健全完善了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措施等,有效提高了旅游开放水平和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我们以创建国家级博物馆为动力,促进了馆藏征集、展览策划、队伍建设、公共服务等各项基础工作的实施和进展,全面提升了恭王府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如果说景区建设是带动恭王府飞向梦想的翅膀,那么博物馆建设则是把握方向的灵魂,可以预见,随着恭王府博物馆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以王府文化为代表,逐渐搭建起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展示平台,将逐渐展现出恭王府人的执着、责任、担当、品位和品格。

目前,恭王府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的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充实提高,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三)注重公共教育,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公共教育是公益性事业的单位的重要职能。几年来,我们积极开展社会教育,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成功组织了“关爱农民工子弟”、“关爱夕阳红文化生活”、“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等活动,继续开展“残疾人公益文化日”活动,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余名残疾人。

特别是我们已建立、发展起了一支优秀的志愿者队伍,受到了观众和游客的交口称赞。志愿者日常负责展厅讲解,节假日为广大游客、周边居民和共建单位开展“王府知识讲堂”等公益活动。利用志愿者平台,增强了与高校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正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实践教育基地。连续三年的中国港澳大学生内地实践活动更是得到了港澳大学和师生的高度评价,成为每年港澳学生最想来、评价最高的实践基地。在增加对残疾和老年游客的一对一帮扶活动的同时,从2011年起设立了残疾人接待日,举办了“用手触摸历史——牵手盲人走进恭王府”等公益活动,使公益教育职能得到了更大发挥,树立了恭王府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扩大了服务对象的范围。

此外,由志愿者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情景剧《恭王府的主人们》,每周坚持为观众义务演出,反响很好。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在2011年北京志愿者评比活动中获得“北京市十佳博物馆志愿者团队”称号,其中两人入选“北京十佳博物馆志愿者”。志愿者李其功被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学会授予“2011年全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称号。

二、形成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展览格局,打造特色展示平台传载优秀文化

全面开放之初,恭王府面临着缺少文献记载、缺少参照物、缺少见证人、缺少专门研究王府陈设的权威和专著、藏品不足、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由于这些制约,我们的展陈工作可以说是从零起步的。

我们充分发掘恭王府潜在的文化艺术价值,在有效保护的同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确定了集中力量抓重点、举亮点、高起点的展陈工作思路,多方征集文物,力求通过不同的展览从多方面展示浓缩了封建时代王公贵族物质生活形态和精神生活内涵的王府文化,从一个侧面体现中华文明的典雅和精深。

(一)形成“精而雅”的展示风格,打造品牌活动传承优秀文化

根据恭王府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我们经过反复论证,深挖资源,尝试新的办展模式,逐步形成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复原陈列、原状展示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局面。

全面开放后,我们首先推出了“清代王府文化展”、“恭王府历史沿革和博物馆建设成果展”、“多福轩室内复原陈列”、“锡晋斋原状陈列”、“水法楼原状陈列”等基本陈列。以衔接府邸和花园的“后罩楼”为例,我们利用其东西长达156米的空间,相继布置起知易堂客厅、藏经阁、芷兰轩格格闺房、退一步斋书房、读古斋阅览室、过厅等王府生活场景,建立了王府书库、画库、器物库、拓片库、古籍提阅室、学术报告厅等学术研究设施。打造出一道彰显王府氛围,功能与形式兼备的历史文化长廊,着力再现了清代王府典型生活场景,同时兼顾当前收藏、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需要。

我们通过引进、合作等多种形式,相继举办了“李岚清篆刻艺术展”、“丹麦女王玛格丽特蝶古巴特艺术展”、“丹麦腓特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文物精品展”、“青州石造像展”、“遂宁宋代窑藏瓷器展”、“青海唐卡艺术精品展”、“中国民间古玉展”、“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摄影作品展”、“三院九人中国花鸟画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日篆刻艺术展”、“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展”、“中国山水画名家名作邀请展”、“侣明室藏黄花梨家具展”等颇具影响的主题展览。同时,注重古建园林的环境特色,突出展览展示的情境氛围,在重建中国文化的大氛围中,始终将主题定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精髓,令观者能够从中体味到文化与艺术的滋养。例如自2009年8月开始举办的“恭王府艺术系列展”,至今陆续推出当代艺术家个展、联展四十余场,规模虽小却极具意境,其展品与古建氛围相得益彰的特色,恰如其分地烘托出古典雅致的情境,获得了艺术界和文博界的普遍好评,形成了恭王府展览的特色和品牌。国际博物馆协会前主席库敏斯女士参观恭王府后,称赞恭王府的展览令人印象深刻,漫步园中使人身心愉悦,将恭王府誉为一个参观必选的文化胜地。

如今,恭王府的展览正朝着常态化、规模化、系列化、高端化的方向稳步前行,且有效克服了展厅少、面积小、布局分散的局限,充分体现了“品质”与“系列”两大要素,形成了精致、雅致的展览特色,以及形式与内容统一、环境与氛围协调的展览风格。

此外,我们不忘身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从2007年开始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恭王府演出周”,每年都是一票难求。近年来,我们还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雅集”、“海棠雅集”、“端午诗会”、“道教音乐专场”、“王府征联活动”等新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藏品不足的困扰。这些活动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与支持,李岚清同志亲自为《海棠雅集》题写名称,马凯等同志亲自赋诗拟题。随着恭王府“海棠雅集”活动社会影响力的逐渐增强,已经吸引了一批中青年诗人参加,使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在恭王府这座老宅焕发了青春。

今日,恭王府已更好地担当起了展示传播的文化责任,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服务职能,让到来的每一位观众都有机会得到最高的文化享受。

借此,我也想请在座的诸位多多关注和支持恭王府,同时增进交流,取长补短,或许某个契合点就可以给双方带来共同的机遇,通过联展等多种合作形式,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

(二)王府文化走出国门,增进交流创造机遇

2012年恭王府对外展览交流项目实现重大突破,根据展厅形式、展览受众、展览方向不同等形成了文物展、图片展、旅游推介展三类特色鲜明的展览模式。在丹麦、德国和智利成功举办《北京的恭王府》等系列展,吸引了国外友人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展示和传播两方面都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恭王府进一步走出国门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我们已经相继接到波兰、泰国等当地文化机构及博物馆的办展邀请,中国王府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今年5月,恭王府管理中心应邀参加了“哥本哈根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和第四届“北欧肖像大赛——布鲁尔卡尔•雅格布森奖颁奖礼暨北欧肖像展开幕式”,这是2012年,恭王府管理中心与丹麦腓特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签署双方交换协议后开展的第一个活动,同时,也是中国博物馆第一次接到该论坛邀请。该论坛每两年一届,由澳大利亚、新西兰、苏格兰、瑞典、丹麦等国的博物馆馆长组成,是代表欧美主流文化具有广泛影响的博物馆高端专业论坛。我有幸作为第一个主讲人,在论坛上从美术学的研究和博物馆的建设两方面,对恭王府的肖像收藏和展览计划做了较全面的阐述。各国馆长对恭王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共鸣,纷纷询问中国、北京和恭王府的情况,有的还提出了较为直接的合作意向,并就博物馆的管理、收藏和公共教育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主办方丹麦腓特烈堡MatteSkougaard馆长在论坛中还热情邀请恭王府管理中心与丹麦嘉士伯基金会共同组织中国的艺术家参加两年后的第五届“北欧肖像展”。

三、馆藏逐渐丰富,为博物馆建设奠定基础

馆藏是博物馆建设及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而无物可展对于志在建设成为国家级博物馆的恭王府来说无疑是尴尬的。针对这一情况以及资金不足的困难,我们通过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等权威机构合作,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源优势。同时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想办法,拓渠道,合理利用向国家财政争取来的3100万元文物征集专项资金,辅以自筹资金等形式,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藏品征集方式。特别是通过定向征集使自己的馆藏在古典家具、古砚、皮影等方面独具特色。

在征集时,我们一是特别重视恭王府旧藏文物的回流,以及与恭王府或其他王府相关文物的征集。二是注重能满足展览需要的文物的征集。三是重视文物、艺术品的系统性和系列性,对总价低、数量多且能独立成展的文物、艺术品优先考虑。四是将室内陈设布置与准复原陈列结合进行。

2011年,在国家文物局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回购了1913年纽约拍卖时流失海外的恭王府旧藏——郎窑红荸荠瓶,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收藏的第一件恭王府自己的藏品,使失散近一个世纪的王府旧藏得以回家。

目前,我们现建有文物库、书画库、艺术品库等。古典家具、书画、玉器、漆器、瓷器等文物2380件(不含海关)形成了特色;通过举办各种展览、活动,收藏当代书画作品、当代瓷器等艺术品;征集清代至民国皮影作品上万件;添置各种古典家具陈设品千余件。藏品数量比2008年以前增加1625%。

恭王府的努力和真诚在2013年收到了回报。今年,经过多方争取和积极协调,在考证了《红楼梦》与恭王府渊源的、我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其家人决定将周先生生前的著作、手稿、墨迹、信札、收藏等遗物捐赠给恭王府,作为恭王府周汝昌纪念馆展览、收藏之用。这其中包括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书法手迹,与胡适、张伯驹等文化名人交往的信札手迹以及文玩收藏等。恭王府将系统完整地保护和整理这些珍贵遗物和资料,更好地向公众展示,并进行更深层的学术研究,以更好地缅怀周汝昌先生。而民俗专家孙健君先生也无私地向恭王府捐出其倾毕生精力收藏的万余件民俗藏品。

此外,由国家文物局批示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移交恭王府的100余件古典家具和13套造像艺术品,双方经研究已达成书面协议。这是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对恭王府文物收藏工作的巨大支持。移交的百余件古典家具将充实恭王府已有优势馆藏品类,并进一步丰富展线。

我们还争取到北京海关划拨的一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罚没的缉私文物和艺术品万余件,这是拓展王府收藏的一项重大成果。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仲伟,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杨志今等有关领导同志对此极为重视,均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积极促成此事。这批文物艺术品数量大,品类多,其中不乏精品文物,对充实恭王府馆藏、加强学术研究、推动恭王府博物馆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四、积极推进王府文化研究,逐步填补学术领域空白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承担着保护恭王府历史遗迹、研究恭王府历史文化的重要职责,并率先提出了清代王府文化的概念,进而把清代王府文化作为清史的一个领域来研究。

在业务建设上,我们明确了建立“四个中心”的目标,即把恭王府建成中国王府文化的研究中心、王府文化的展示中心、王府文物的收藏中心、王府文献的收藏中心。

建立学术报告厅、古籍书库、拓片库、书斋、提阅室、影像工作室等,逐步营造起王府文化研究的学术氛围,提高了整体的文化内涵,业务空间也得到了拓展,使恭王府成为了研究和展示王府和王府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搜集老照片等文献资料为修缮和复原提供依据

在王府文化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实际出发,从收集清代王府老照片入手,开始对王府的建筑进行研究和行考证,力求准确、科学地修缮恭王府府邸,复原王府原貌。

过去,辅仁大学把府邸西路的“多福轩”作为图书馆,为采光需要对门窗进行了改造,而艺术研究院曾把“多福轩”作为录音室,又对门窗进行了封堵,改变了此建筑清代的原貌。通过对“多福轩”建筑老照片的考证,恢复了“多福轩”面阔五间,三明两暗的建筑原貌。在重新对府邸外檐彩绘进行绘制时,由于缺乏准确的调研和论证,一律绘制成苏式包袱彩画,与王府原存彩绘差距极大。经过查找资料,我们在陈鸿舜先生后裔捐赠的老照片中发现有府邸天香庭院游廊和锡晋斋外檐的彩绘。虽然是黑白照片,无法全面反映彩画的颜色,但却能展现彩画的图案。

目前,我们已搜集各类文物资料照片50000张,征集和接受捐赠老照片832张;营造学社恭王府实测图及照片70张。从海外征集1913年恭王府旧藏文物拍卖图录,对恭王府的修缮和复原提供了参照和依据,为寻访王府流失文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近入藏溥心畬著《华林云叶集》、果亲王允礼撰《静远斋诗集》等珍贵古籍文献资料,特别是通过竞拍购得流传稀少的清光绪恭亲王奕訢自刊本《萃锦吟》,刻印精良,原装原签,为清代王府刻本中不可多得的版本,填补了王府文献收藏的空白。

(二)王府文化研究逐渐深入,为博物馆建设提供支撑

我们举办了首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辑整理出版了《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恭王府明清家具集萃》、《清宫恭王府档案总集——奕訢秘档•和珅秘档•永璘秘档》(二十一册)、《清代王府资料汇编》300卷、《清代王府文化研究文集》一至二辑、《华府美宅》、《恭王府海棠雅集诗选》等文献资料和专著。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与相关专家的推动下,近年来,对以《红楼梦》与恭王府渊源为代表的众多传统文化的研究渐成气候,并不断丰富着“王府文化”的内容和内涵。

本中心也以创建学习型团队为契机,注重加强王府文化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博单位建设发展思路,坚持通过抓业务建设促进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推动业务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中心干部职工先后在各大学术刊物和报纸专栏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王府文化研究论文40余篇,文博建设研究论文20余篇。鲁宁同志个人论著《瑰宝遗梦——恭王府流失文物寻踪》、《国之重臣——奕訢风云录》等在学术界颇具影响。

我们还拍摄发行了电视纪录片《恭王府》。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拍摄的访谈多达6类30余集。编辑《恭王府实录》系列光盘,包括《恭王府》纪录片、《艺术品投资》、《2005—2008修缮纪实》、《纪连海说和珅》、《恭王府与红楼梦》等。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细节我就不一一赘述。

恭王府今日的成绩虽然来之不易,但其影响和积淀在博物馆界还只是个小学生。而这个差距,在恭王府人眼中,恰恰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和上升的空间。我们也绝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辜负时代和历史的嘱托,全身心投入,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发展、传承下去。

在此,我希望诸位同仁学术有成,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作者信息:孙旭光,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8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