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北京皇城的恭王府始建于乾隆中后期,为乾隆皇帝宠臣和珅奉旨所建,作为乾隆十公主与额驸丰绅殷德的居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去世后的第三天和珅获罪,正月十六(2月20日),嘉庆皇帝列和珅二十大罪,抄家籍产,正月十八(2月22日),嘉庆皇帝降旨赐和珅自尽。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皇帝将和珅宅第赐其弟庆郡王永璘,是为庆王府。嘉庆二十五年庆郡王永璘卒,由其子及后人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皇帝将庆王府赐给其六弟恭亲王奕䜣。咸丰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恭亲王奕䜣迁居此府,始称恭王府。
爱新觉罗·奕䜣,道光帝第六子。奕䜣历经四朝,见证了大清王朝的未有之变,是晚清致力于改革的宗室成员。据《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奕䜣自幼熟读经史,精研《通鉴》,具备很深的汉学功底。加之生活在皇宫大内,对历代书画名家名作以及各时期的文玩古董经常观摩考校,天长日久,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奕䜣逐渐成为了一位才学出众、精通古董及艺术品鉴赏的王爷。
恭亲王奕䜣
《近现代名人小传》中记载,奕䜣“勤学能文,书法率更,诗学晚唐,尤精鉴别,书画古董以屋十五楹盛之,咸真品。”除上述记载外,根据宫廷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同治年间造办处为恭亲王制作各类文物器物座托、装裱书画等活计甚多,进一步印证恭王府内“书画古董以屋十五楹盛之”的记载是有历史依据的。同时,这些历史资料也可以佐证,恭王府旧藏文物、艺术品的奠基人是恭亲王奕䜣。
光绪二十年(1894年)奕䜣病逝,由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继续住在府中。清朝被推翻后,溥伟与肃亲王善耆等人组织“宗社党”,妄图复辟清室,主张整兵一战。溥伟主张组织“满蒙勤王军”武装力量,以武力与民国抗衡,同时联系各方力量,等待时机重掌江山。为解决武力复辟所需的经费,溥伟加紧了“毁家以纾国难,尽出古董珍玩,招商变卖”计划的实施。为筹集复辟的“勤王军”的军饷,亲王府溥伟将家中的收藏,除字画之外的全部珍贵文物卖给了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恭王府难以计数的古玩珍品,仅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流失殆尽。
爱新觉罗·溥伟
有关史料是这样记载的:“恭亲王在北京的府邸规模宏大,位于皇宫西北方向。直到1912年,当时其艺术收藏品的购买者经过繁琐的手续才获准进入。在高大的餐厅里,一切都遵照小恭王的吩咐保持着他走时的样子,甚至是一支抽了一半的香烟……院落的后部是大书房,那里除了左右两侧丰富的藏书外,主要陈列青铜器和玉器。距藏书室不远是一幢巨大的两层建筑……这座建筑可以称为‘美术馆’,里面有数不胜数的珍宝。”
山中定次郎在1912年初冬的日记中,记述了这次恭亲王府“挖货”之行:宽敞的庭院内,有着一排排装满宝物的仓库,其中又分为如意库,书画库、青铜器库,大概有几十间。每间屋子里的物品上,都落满了厚厚一层灰。在库里你还能看到无数的翡翠珠宝首饰,多的就像是米店里的大米。山中定次郎还得意洋洋地说,“任何古玩商的一生,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最终,山中定次郎以34万大洋的价格买下了恭王府除了书画以外的青铜器、陶瓷、玉器、翡翠、座钟等全部恭亲王府的收藏。对于山中商会而言是一次大的赌博,同时也给山中定次郎带来一生最大的辉煌,奠定了山中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中国古董文物交易商的坚实的基础。
山中定次郎购得的恭亲王府的收藏后,文物被迅速运回日本分类整理,并被分为三批,一批运往美国拍卖,一批运往英国拍卖,一批留在山中商会设在日本和美国的古董店中零售。
1913年2月27日(星期四)下午2点30分,美国纽约,由美国艺术协会主办的,来自于日本山中商会纽约公司的恭王府旧藏艺术品开始拍卖。今天来看,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五百三十六件来自于清恭王府的旧藏被瓜分一空,拍卖方共换得银两二十七万六千多美金有余。百多年后的今天,近五百多件的艺术珍品,除极少数的又回到拍卖市场外,大部分渺无音信,很可能被下一代人所遗忘,或混同于一般的古董所变卖流散。
今天,将当年在美国拍卖的恭王府部分铜器图片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