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究
恭王府的水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恭王府花园里的水,为王府花园增添了勃勃生机。

西路的方塘,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是王府花园里最大的水域。有亭翼然立于湖心之中,雕梁画栋,满绘彩画,船型的木桥与岸边相接。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与大如华盖的翠绿的荷叶交相辉映。戏水的白鹅,时时跃出水面的金鱼,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此情此景,令人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中路的蝠池,形似蝙蝠,汪汪一碧。春天到来的时候,池子周边的榆树结满成串的“榆钱”,纷纷落入水中。这蝙蝠的“蝠”和榆树的“榆”合起来,就是“富裕”的谐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造园中得到了灵活充分的运用。

中路的滴翠岩也是一处因水而存的景观。其位置在邀月台的前方,是一排错落有致的太湖石。在这些石头中间有一块圆形的太湖石,两边各有一条蜿蜒的龙。两个龙头下方各隐藏着一口水缸,缸身上密布着许多小孔。每逢夏秋两季,缸里蓄满了水,水顺着小孔往下渗,沿着太湖石的缝隙滴落到山下的方形水池里。在水的滋润下,山石的表层长满了绿藓青苔,故此名曰“滴翠岩”。

东路的流杯亭更是渊源有自,它是根据“曲水流觞”的典故而建的微型景观。“曲水流觞”之俗,相传很早就出现了。其大致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多是质地很轻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流水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文人除了饮酒,还得赋诗一首。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觞的聚会,当属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在浙江山阴(今绍兴)兰亭的那次宴集,人们既要喝漂流到自己面前的那杯酒,还要当场作诗一首,如果作不出诗,就要罚酒三杯。所谓“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些吟咏之作被编成《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想当年,王府主人与达官显贵、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候,大家围坐一起,饮酒作诗该是多么快意的事啊。我们站在东西方向看,渠道曲回弯转,像一个篆体的“水”字;而从南北方向看,又像一个“寿”字,所以这个亭子又叫“水寿亭”,取的是“寿如长流水”的意思。

恭王府里这些与水有关的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这要感谢恭王府的管理者。中心于20042005年两次闭园共计5个月对园内进行周期性古建维护和基础设施改造。花园湖水循环净化系统的安装,带动恢复了流杯亭“曲水流觞”这一重要景观。

(作者郝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教育传播部研究馆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8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