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作为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利用宗教文化为自己的政治服务便是基本手段之一。清朝帝王对宗教均十分重视,并有着一以贯之的宗教思想,形成了比以往朝代更具特色的宗教观。他们一方面提倡尊孔、读经,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汉民族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则大力提倡、扶植喇嘛教,以此笼络蒙古族和藏族人民。这种宗教观也不同程度地渗入到中国的政治、哲学、道德、文艺、民俗等各方面。
恭王府府主奕䜣作为晚清政坛的核心人物,统治阶级的典型代表,又加之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汉学教育,他的宗教思想必然是复杂的。他既有自身的信仰,同时其信仰和行为又必须为政治服务,因此恭王府中的宗教活动和内容丰富且兼容。恭亲王在府中除严格进行满族本教萨满教祭祀外,对佛教似乎更情有独钟,留下的佛教印迹不少,另外对其他汉民族的本土宗教也兼收并蓄。
恭亲王奕䜣晚年照
自古以来,满族即信奉萨满教,恭亲王奕䜣也不例外。萨满教为多神教,信奉万物有灵,人们通过具有特殊能力的萨满达到与神沟通的目的,而萨满则是通过特定的神器,特有的满语祝辞以及特殊的固定仪式与天神、风神、山神,或者动植物之神,祖先之神等诸神交流,这一套程序就是萨满祭祀。
据资料显示,恭王府的祭祀神殿是位于中路银安殿后的嘉乐堂,虽然恭王府神殿内如今已是空荡无物,但根据王府后裔的回忆,大概可知“那里窗户仍保存关外的遗风,用‘高丽纸’糊着窗户,殿(外院中)右侧有一根竿子,名‘唆啦竿子’也叫神竿,一般人都不许踩它印在地上的影子”,“府第之神殿或住宅之神堂西墙上,悬挂各种乐器,如桦铃、拍扳、手鼓、腰铃、三弦、琵琶之类,及带架之大鼓。”
除了信仰满族本教萨满教外,恭亲王奕䜣对佛教一直情有独钟,据记载,他曾一直供养着福善寺。福善寺始建于清朝,主体建筑位于柳荫街28号院内,与恭王府西墙仅一街之隔,现在是一民居杂院,保留有卷棚顶、灰瓦,菱形图案彩画等,其建筑规格高于民间又低于皇家。查阅清恭王府折档可知,从光绪二十四年到宣统三年,恭王府按月给福善寺供应煤炭钱七吊零四十文,煤油钱六吊文,香钱十六吊二百文、月例钱五十吊文等,也有领一个月扫钱三吊文的记录。同时还配备有专门负责福善寺事务的人员,恭王府每月发放菜钱二吊,银库固定给钱二千。
恭王府钱粮帐中关于供养福善寺及佛堂的记录
清同治十二年,恭亲王奕䜣为重修福善寺撰写藏头诗(碑文拓片现藏国家图书馆):
重寻胜业到春城,修葺今番喜落成。
福地何须问双树,善缘应许遍群生。
禅衢偏少缁流杂,林影还分禁水清。
碑碣千秋昭景仰,记诗聊证妙明情。
碑文真实表达了奕䜣对福善寺的赞美和重修福善寺的喜悦之情,同时传递出奕䜣本人与佛教的情缘。
除供养福善寺外,恭亲王在府邸内还建有佛堂。1937年,著名学者陈鸿舜带着美国教授G.N.凯茨走进了恭王府,并将其所见所闻写进了《北京的恭王府及其花园》(发表于华裔学志),文中写道:“……中轴线上——据传说和地图,匾额上写着‘佛楼’。这楼或许是一座小庙,我们不知道其中细节,可是这匾额的确是精美的木雕作品……”,另外还配有一张老照片。查阅清恭王府折档可知,恭王府的每月开支里也有佛堂领香供钱一百吊文或二百吊文,供寿桃钱一吊五百文等的记载,这些资料证实后罩楼中确曾建有佛堂,应是恭亲王在府内的礼佛之所。把佛堂建在中轴线上,位于银安殿、神殿之正后方,可见恭亲王对佛教之重视。
并且,奕䜣写过很多礼佛、拜佛的诗篇,如表现其虔诚礼佛心态的诗歌。
《千佛阁瞻礼》
莲座神容俨,焚香晓更清。
身心无别念,烦恼自然轻。
明月虚空色,长松响梵声。
又如表现他修行过程的
《禅定》
老去惟求静,随僧早闭门。
竹烟凝涧壑,萝影到林轩。
画壁看飞鹤,观心欲定猿。
默然如大道,礼佛佛无言。
再如表现他禅悟喜悦的
《禅悦》
浮生不住叶随风,看取人间万事空。
去外星霜如走电,三千世界本无穷。
恭王府龙王庙
除此之外,在恭王府的花园中,恭亲王还分别建有龙王庙,山神庙和花神庙。龙王庙建于花园西路南端的榆关城墙下,建筑小巧精致,内供龙王塑像,庙前有一口古井。龙王为中国本土神,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种民间信仰最众,独立于佛道之外的神祇,掌管人间的兴云降水,风调雨顺。恭王府内立此庙,说明府主本人对龙王的笃信。
恭王府山神庙
山神庙建于花园西路榆关城墙东段山坡上,与龙王庙上下呼应,是一座小巧的门楼式微型小庙。据说是用来祭祀四神的,即四种动物:刺猬、黄鼠狼、蛇、狐狸。传说这四种动物经常出没于花园之中,府中历代主人都敬之如神,待之如宾,经常在此烧香磕头,以求其“福佑”。每当府中有人生病或遇不测时,则更要在庙前大摆贡品膜拜,以求四神助其康复和平安。虽然此庙的规模甚小,但其存在就已经表达了府主人对他的信仰。
澄怀撷秀
花园西路的澄怀撷秀北边现在起了围墙,围墙外是天主教管理委员会,但几十年前这里还曾是恭王府花园的一部分,建有一个花房,在花房以西,园墙的西北把角处,原有一座小小的花神庙。三十年代辅仁大学购买到花园后,就拆除了花房和花神庙,在那里建起了“司铎书院”。现在这里虽然早已没有了花神庙的任何痕迹,但从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清恭王府折档可知,恭王府的主人确曾对花神进行过认真的祭拜,每月都有专供花神庙的香钱。
恭王府的这种宗教信仰现象,与满族自身一直具有的开放性,相容性有关,也与满族皇权统治者一直奉行的开放兼容的宗教统治政策相合。这种包容性极强的宗教特点,对促成满民族迅速吸收和统纳众多蒙古族、汉族、朝鲜族以及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人民,并最终形成一个由多民族成员携手组成的共同国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要想了解更多关于恭王府的宗教生活,就来后罩楼里的“恭王府宗教生活展”一探究竟吧!
恭王府宗教生活展展厅
(本文取材于《恭王府宗教生活初探》,作者周劲思,文化和旅游部部恭王府博物馆藏品研究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