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生活
清代王府的那些“年事”

腊八一过 年事繁忙

从腊八直到腊月二十三日,在这半个月,王府里为“年事”忙忙碌碌筹备起来,因为有几件事必须按时完成。

一是腊月二十二日挂春联。之所以用“挂”这个字,是因为王府的春联裱糊在一个长条形的框架上,在二十二日之前经过一番整理,用时往固定位置一挂即可。除了挂春联,还要挂门神,府门、仪门、角门上挂的门神像和民间相同,无非是秦琼、敬德,或是神荼、郁垒,只是画工更为精细一些;厅堂轩馆所挂的则是乌纱官袍文官模样的门神,左为穿红的福神,右为穿绿的禄神。

二是腊月二十三日午前挂灯笼。王府悬挂的灯笼有四种,殿堂挂牛角灯,墙上挂壁灯,室内悬宫灯,花园轩馆、游廊上挂绢灯。其中,牛角灯、壁灯要在腊月二十三日午前挂齐,目的在于为晚间的祭灶制造气氛、增添色彩。宫灯、绢灯则在扫房以后才挂。

恭王府大戏楼

三是擦洗祭祀用的器皿,大小供器擦洗完毕后,需要一一清点,如果有损缺,要告诉王府的管事处,备办齐全。

此外,腊月二十三日还要在银安殿后的院子里,扎个一丈高的木架,用来燃放鞭炮。

爆竹喧阗 黄羊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傍晚,重头戏是“黄羊祭灶”。负责祭灶的“随侍”和“苏拉”在神殿的东二间内设摆供桌,供品包括关东糖、糖瓜、江米糖、糖饼、桂圆、荔枝、红枣、栗子,还有草料、清水、香蜡、纸马等,以及一只黄羊,平放在一个大木槽里,放在供桌后面,称为“黄羊祭灶”。

恭王府嘉乐堂

晚八点,祭祀开始,随着一声“点鞭!”,鞭炮齐鸣,灶王的纸像随之焚化,“送灶王上天”。鞭炮燃尽,神殿灯火全熄,祭灶王的仪式宣告结束。

约半小时左右,数名太监手捧装着各色供品的食盒分送各院,名曰“送供尖儿”。这时无论尊卑长幼,或多或少地都必须捏一点儿糖、果送到嘴里,取个吉利。

      岁暮扫房 年终悬影

旧时北京有“二十四,扫房日”的说法,王府也不例外,但不一定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最晚不迟于腊月二十六。年前扫房是王府中的一件大事,相当于一次全体动员的大扫除。

扫房实行“责任制”,仆佣们各司其职,同时展开“全面战役”。大到暗楼隔扇,小至瓶鼎彝尊,都要在当日清扫完毕。扫房之后,处处纤净无尘,清新悦目。随后宫灯高悬,堂花颇设,年意盎然。

恭王府乐道堂室内装饰(1937年)

扫房结束后接着就是悬影。影,就是历代祖先的遗真影像。影像大小与真人相等,通着朝服朝帽,福晋亦然。影像上下左右均衬以绫缎为边,裱得肃穆庄严,悬在家庙的神龛以内。

除夕辞岁 彩蝶扑灯

年事筹备过后,便迎来了年意最浓的除夕。除夕白天,各房的亲属们送来年礼。下午,王府内的官员由管事处领衔向各院敬奉小攒盒。盒内有红枣、栗子、柿饼、花生等,取吉利之意。盒中央放着一个苹果,盒上插着包金“小如意”,取“平安如意”之意。

傍晚点灯前,王府的“苏拉”怀抱大捆芝麻秸,边走边撒在各个院落,叫“撒碎”,人们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谓之“踩岁”,表达对来年的美好祝愿。“撒碎”后,全府燃灯,过年的气氛跃然而起。

除夕当天,团圆饭要推迟到“辞岁”以后。辞岁的时间很难固定,这是因为各王府的王爷需到宫里辞岁,回府后又要到家庙祭祀,祭祀后才进行“辞岁”。这些活动差不多要延续到晚上十点左右。

晚十点,重要的辞岁仪式开始了。王府内凡有品级者都按自己的品级穿戴好,齐集院中,分班排列,叩拜尊长。有一个现在看来很有趣的场面,就是叩拜尊长的同时,两名太监一人捧“黄磁捧盒”,一人掀盒盖,彩蝶从中奋飞而起,一时花香蝶舞,灯火交辉。接着,鞭炮齐鸣、互相道贺。随后,长幼尊卑依次辞岁。

终于到了除夕团圆饭。八仙桌上杯盘罗列、佳肴频陈,晚辈向长辈献如意,敬屠苏酒,说吉祥话。团圆饭里最大的名菜是“一品锅”,此外还有八宝年饭等等。

守岁之夜,殿堂内檀烟袅袅、室暖花香,王府处处灯火通明、历历如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8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