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生活
恭王府昆曲演出周别有韵致

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的时刻,白天的喧嚣渐渐散去,恭王府花园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散发出美轮美奂的迷人色彩,别有一番韵味。

6月9日晚,在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的“恭王府昆曲演出周”拉开了帷幕。7点30分,伴随着密集响亮的锣鼓声,秀丽典雅的昆曲《白蛇传》在恭王府大戏楼闪亮登场了。

演出周从6月9日到13日,历时5天。恭王府既是先人留下的珍贵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包含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这也正是恭王府举办此次昆曲演出周的意义所在。为了让此次演出既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又让观众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经典唱段,恭王府和北方昆曲剧院就演出的曲目和表现手法作了精心策划:考虑到恭王府大戏楼容量有限,因此对全本《白蛇传》作了删减,既保留了剧情的完整性,又将大量唱腔唱段作了删除,将断桥、水漫金山等著名唱段和武戏作为重点加以渲染。整场戏节奏紧凑,文戏、武戏搭配得当,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说:“我们将在充分保护好恭王府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它的文化品位,增加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将利用大戏楼等精美建筑,定期举行昆曲、古琴等演出,让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座古老的建筑中展示它们的韵味和魅力。

昆曲:昆曲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其表演也极具特色,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昆曲《牡丹亭》剧照

昆曲是我国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而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著名剧目:王世贞《鸣凤记》,汤显祖《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义侠记》、高濂的玉簪记》、李渔《风筝误》、朱素臣《十五贯》、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等。

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中国文化报》2009年6月12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c) 2018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 版权所有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8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