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4年5月起 展览地点:后罩楼一楼无量居 展览通过历史资料、遗迹遗存照片和部分实物的展示,全面、客观地介绍了清代恭亲王奕䜣时期,恭王府内的宗教活动情况,包括府主人对萨满教、佛教及其他宗教的信仰和膜拜。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历代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工具。清王朝入关后,在保留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深入学习汉文化的精髓。在宗教信仰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既维护本民族的萨满教,又重视并包容着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道教及汉民族传统的郊社宗庙祭典,在社会信仰上形成了多教并存,和谐互融的局面。最终开创了“康雍乾”盛世,使清帝国站在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这种意识形态贯穿整个有清一代。
恭亲王奕䜣,做为晚清政坛的核心人物,统治阶级的典型代表,其居府之内的宗教生活就是对当时皇室思想意识的最好诠释。虽然历经二百余年的风雨洗礼,现在已很难完整地还原王府内宗教活动的方方面面,但于吉光片羽之中,我们仍能感受昔日王府的繁华和宗教在王府生活中留下的鲜明烙印。
萨满教为多神教,是历史上起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原始自然宗教,它没有创始人和宗教组织,内容主要是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崇拜及与之相应的祭祀活动仪式。自古在我国东北及内蒙地区就多有信众。为加强统治,清代时满族统治者将其带入中原并奉为国教。
无论是出于统治的需要,还是因为个人的信仰,清朝的皇帝对佛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重视和笃信,尤其是藏传佛教。做为与皇宫关系最为密切的王府,其府主也必然对佛教有不同程度的信仰和尊礼。如庄亲王允禄,协助雍正及乾隆完成了多项佛教工程。果亲王允礼,笃信西藏宁玛派,精通藏文和蒙古文。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6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