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6年10月28日至2017年1月27日 展览地点:乐道堂及东西配殿 展览是恭王府馆藏溥心畬书画的再次集中展出,主版块“天潢贵裔,旷世逸才”涵盖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万公潜先生的珍贵捐赠,以及近几年征集的佳作,并有多个渠道收藏精品的汇入。另外将溥心畬生平、交友、治学等方面内容以“末代王孙溥心畬”、“溥心畬的君子儒”两个版块呈现,是对这位恭王府末代府主近期研究的学术小结,并在展陈方式上做了新的尝试,力图为观者展现一个更加丰满立体的大师形象。 谨以此纪念溥心畬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溥心畬,被慈禧太后赞为“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的皇室嫡亲,自幼聪颖,稍长倾心致力于文学艺术,精通诗词经史和书画,曾以画名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在溥心畬的传奇一生中,恭王府是其“旧王孙”历史的重要见证;从溥心畬出生至跨海渡台这五十年,是恭王府近代百年文化史的重要关节,也成为恭王府从私属园林空间向公共文化空间转变的重要隘口。
此次展览,是恭王府馆藏溥心畬书画的再次集中展出,涵盖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万公潜先生的捐赠,以及近几年征集的佳作,并有多个渠道收藏精品的汇入。我们将溥心畬生平、交友、治学等方面内容以“恭王府与溥心畬”、“溥心畬的君子儒”两个版块呈现,是对这位恭王府末代府主近期研究的学术小结,并在展陈方式上做了新的尝试,力图为观者展现一个更加丰满立体的大师形象。
谨以此展纪念溥心畬先生诞辰120周年。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一岁
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生于北京恭王府西面之滢贝勒府,生母项氏为父载滢之侧室。出生三日,光绪帝赐名“溥儒”。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二岁
蒙慈禧皇太后懿旨加恩赏给赐头品顶戴。
1898年光绪二十五年(戊戌)三岁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祖父奕䜣病逝,世袭罔替亲王爵位由异母兄溥伟承袭。奉诏入宫谒见,光绪皇帝面谕:“汝名儒,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四岁
学习书法,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书。弟溥佑出生(守丧期间出生未申报宗人府,过继出去后于1937年归宗)。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岁
庚子事变时,随父避祸于西山戒台寺,父亦因事变被革去贝勒爵位,后交宗人府圈禁。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六岁
入府中私塾读书,师从宛平名士陈应荣,学论语,读孟子。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七岁
随父载滢回归恭王府本支。学作五言绝句。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八岁
学作七言绝句。慈禧寿诞日,随家人至颐和园祝寿,慈禧命其作联。即学作七言绝句,随口吟五言联祝寿。慈禧称“本朝神童”,赏文房四宝。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九岁
学作律诗及古诗。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岁
学习骑射,同时学习满文、英文、数学。七月二十四日在颐和园乐寿堂叩见慈禧太后,作万寿山诗,赏给翎支缎匹。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一岁
学作论文。弟溥僡出生。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岁
学书已由篆隶、北碑、右军楷行草,进而练悬腕大字,并双勾家藏晋唐宋元名迹。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三岁
农历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驾崩,二十二日慈禧太后病逝。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十四岁
父载滢去世,由生母项抚育,并延请欧阳镜溪、龙子恕二师督课。临习颜真卿《中兴颂》、萧梁碑额、魏郑文公石刻等。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十五岁
入贵胄法政学堂读书。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十六岁
随贵胄法政学堂并入政法大学学习。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十七岁
上年农历十二月中旬因避祸奉母项太夫人及弟溥僡迁出恭王府,移居清河二旗村,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退位。由二旗村迁居西山戒台寺。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十八岁
隐居西山戒台寺,研读经史并骈文。诗咏渐多,古风学汉魏六晋,近体师法唐人。与前来朝山的海印上人交游,书法受海印影响。从北京法政大学毕业,赴青岛省嫡母,并于德国人所办的礼贤书院习德文。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二十二岁
奉嫡母命与前清陕甘总督升允之女罗清媛女士结婚。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二十三岁
与弟溥僡加入北京遗老诗人组成的“漫社”。长女韬华出生。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二十七岁
赴青岛祝嫡母六十寿。奉母西山戒台寺隐居,谢绝交游,潜心读书、绘画,自号西山逸士。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二十九岁
长子毓岦(后更名溥孝华)出生。因祝姑母荣寿公主七十正寿,奉母移居城内。因辅仁大学购得恭王府花园地权,与辅仁大学交涉以年租800元回到恭王府花园居住。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三十岁
次子毓岑出生。整理隐居西山时期所作之诗百余首,出版《西山集》。与满族画家溥雪斋、溥松窗、溥松龛等组成““松风画社”,定期集会,切磋画艺;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三十一岁
在北京春华楼邀宴张大千、张善孖、张目寒兄弟。缔交后,常与张大千对画、互题,京中人渐有“南张北溥”之称。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三十二岁
应日本大仓商行邀请,与弟溥僡赴日讲授经学。将家传易元吉《聚猿图》售与日本人,现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三十五岁
首次个展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展出。
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三十六岁
九一八事变后,“满洲国”成立,溥仪在长春就任执政,作《臣篇》以明志。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三十八岁
以山水画《寒岩积雪图》参加柏林中德美展。参加沈羹梅的“半月聚餐会”,以《李香君小像》为彩头。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戌)三十九岁
由华北政府委员长黄郛推荐至北平国立艺专任教。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四十岁
得项太夫人之允,纳李淑贞(墨云)为侧室。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四十一岁
1月10日,与张大千、张善孖、萧谦中、胡佩衡、徐燕荪、于非闇及何海霞应邀赴天津永安饭店开联合画展。春,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再次举办画展。在恭王府后花园萃锦园戏楼举办最后一次堂会戏,为母项太夫人祝寿。兄溥伟病逝。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四十二岁
母项太夫人去世。为办丧事,将家传陆机《平复帖》以四万元之价售于张伯驹。卢沟桥事变后被北平沦陷。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四十四岁
赁居颐和园介寿堂。此后诗词绘画中,多描写颐和园及玉泉山等胜景。
1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巳)四十六岁
次子毓岑卒。作《雪阁栖鹤图》。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四十七岁
先后著有《经籍择言》、《秦汉瓦当文字考》、《陶文释义》、《吉金考文》、《汉碑集解》等书。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四十九岁
出版《凝碧馀音》词集。编《灵光集》。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五十岁
张大千赁居颐和园仰云轩,二人合作数十件作品。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丙戌)五十一岁
与齐白石南下京沪,举办联合画展。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制宪国民大会,强调满足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极力要求汉、满、蒙、回、藏各种地位平等。冬返回北平。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五十二岁
夫人罗清媛病逝,享年五十一岁。再度到南京参加国大行宪会议。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戊子)五十三岁
在南京与长子溥孝华重逢。夏,携眷游浙江,在杭州先住友人家及蝶来饭店,后由浙江民政厅长阮毅成安排住在浙赣铁路局在西湖畔的长桥招待所。秋,任教国立杭州艺专,教授北宗山水。
1949年(己丑)五十四岁
携眷前往上海。经舟山赴台湾,应台湾师范大学之聘,任教于该校艺术系。在台北举行来台后首次个展。
1950年(庚寅)五十五岁
在高雄、台中举行个展。参加台北美展并担任国画部评审委员。作《慈训纂证》以彰显母教。迁居临沂街69巷17弄8号日式宅院,直至逝世。
1951年(辛卯)五十六岁
春,万公潜来访。辞谢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国策顾问等职。在家授徒著述。
1952年(壬辰)五十七岁
任台湾中本纺织公司名誉董事。先后著有《四书经义集证》、《毛诗经义集证》、《尔雅释言经证》等书。与刘文胜交往密切,1981年刘去世后,将所藏溥心畬书画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溥心畬书画特展目录》。
1953年(癸巳)五十八岁
在莲花开画展。以《易训篇》一文增蒋介石,由罗家伦转达。
1954年(甲午)五十九岁
所著《寒玉堂画论》,获台湾“教育部”第一届美术奖。著有《寒玉堂千字文》、《寒玉堂文集》、《寒玉堂诗集》。宋美龄欲拜师学画,因不愿至官邸授课,且宋至陋巷就教安全不易保护,因而作罢。
1955年(乙未)六十岁
赴韩国讲学,获赠汉城大学法学荣誉博士。后转抵日本,在日本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1956年(丙申)六十一岁
由日本返回台湾。应徐复观之请,赴东海大学讲学。
1957年(丁酉)六十二岁
应徐复观之邀,讲学东海大学三次。
1958年(戊戌)六十三岁
《寒玉堂论书画》由世界书局印行。赴泰国小游并举办为期7天的书画展,画展在陈昌蔚安排下,于东京银行曼谷分行顺利展出。由曼谷转赴香港,在香港大学作“中国文学及书画”演讲,并应香港中国文化协会之邀举办展览。作《层峦积翠图》长卷。
1959年(己亥)六十四岁
应香港东亚书院及香港大学之邀请,举办第二、三次演讲。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溥心畲个人画展”,为期两周,展出作品318幅。《四书经义集证》手稿由台湾中央图书馆购藏。
1960年(庚子)六十五岁
由杜云之、章宗尧、万公潜、陈惊瞆等策划,拍摄16毫米教学、创作纪录片《溥儒博士书画》,该片获第一届金马奖“特别艺术奖”。参加由美国新闻处主办的“当代中国国画艺术展览”。
1961年(辛丑)六十六岁
著作《十三经是师承略解》由台湾书店出版。
1962年(壬寅)六十七岁
再赴香港举办画展,并在新亚画院艺术系讲学3个月,讲学期间为该系留下10幅书稿、44幅画稿,后由该系辑成《溥心畬画稿》出版。
1963年(癸卯)六十八岁
笔记《华林云叶》手写本两册由广文书局出版。《慈训纂证》出版。三月右耳下发现肿块,不久耳聋。五月入荣民总医院检查。六月出院回家,加紧为未落款书画落款、手抄诗词文稿。十一月十八日逝世于中心诊所,二十八日葬于台湾阳明山第一公募,彭醇士为其撰墓表。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6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