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中国文化报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抱世界

初夏傍晚的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凉风送爽,景色宜人。日前,由文化部外联局主办,恭王府博物馆承办的“驻华领事官员中华文化体验活动”走进恭王府博物馆,近30名驻华大使馆领事官员参观了不一样的恭王府博物馆,感受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并欣赏体验了中国的苏绣、杨柳青年画、昆曲等国家级非遗文化作品,进一步拉近了他们与中国的距离。

体会恭王府博物馆的神秘色彩

当晚的恭王府博物馆张灯结彩,喜迎各国驻华领事官员。他们纷纷称赞恭王府博物馆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阁楼交错,是中国王府文化的代表,在这里能感受到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精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深情地介绍:“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建筑群。它见证了清王朝从鼎盛到衰败的过程,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值得一提的是,驻华领事官员们此行还参观了锡晋斋、多福轩等日常不对外开放的建筑,体会到恭王府博物馆的神秘色彩。当听说福字碑的由来,知道这个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后,大家纷纷按照中国的传统摸福字碑沾喜气。

相比精美的建筑,恭王府中曾上演过的传奇故事更是让驻华领事官员们兴趣大增。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史蒂文说,此次能来到和珅的藏宝楼,了解到和珅为了能分辨出墙里藏的是什么,还在后墙上设计了不同形状的窗口,只要一看窗口的形状,就能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陈晓文还向驻华领事官员们介绍了恭王府博物馆自2008年全面开放以来,在文物保护、旅游开放、博物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走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发展之路,得到大家的普遍称赞。很多驻华领事官员表示,希望能有机会促成各自国家与恭王府博物馆合作办展,为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恭王府博物馆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打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基地。驻华领事官员们此次参观之旅正值“良辰美景·恭王府2017年非遗演出季”举办,恭王府博物馆通过静态展览、活态展示等方式将非遗项目呈现给嘉宾,大家走近中国非遗文化,不仅被非遗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更是为中国人执着的匠人精神所感动。

驻华领事官员们首先欣赏了正在举办的“苏绣展”,苏绣以其秀丽的图案、巧妙的构思、清雅的色彩让大家称赞不已。很多嘉宾久久围绕在苏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英华的周围,欣赏她用活泼潇洒的针法创作的水乡风景图。南非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玛法努卡表示,自己以前看过其他国家的刺绣,而苏绣给人感觉更精致、更繁复,十分难得。尤其是他听讲解员介绍到一幅苏绣作品需要一位绣娘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持续整整一年甚至数年方能完成时,深深地为她们这种勤劳的品质和追求艺术的精神所感动。

现场制作杨柳青年画更是让驻华领事官员们跃跃欲试,大家虚心学习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来自英国驻华大使馆的签证官海妮卡更是在杨柳青年画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一下制作过程。她觉得很有趣,制作出来的年画栩栩如生,很有收获。她说:“我很佩服那些画师心静如水,据说每画一幅画,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全靠心性细腻有耐力,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最后压轴的“新传昆曲专场演出”引得现场嘉宾掌声如雷,经久不息。演出既有北方昆曲剧院专业昆曲演员的精彩演绎,也有来自昆山“小昆班”少年传承人的出色展示,使嘉宾们看到了昆曲这一古老艺术在中国当今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嘉宾们纷纷表示,虽然听不懂内容,但是华丽婉转的唱腔、飘逸的舞蹈都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几个节目中小演员的精彩演绎为节目增色不少,想必离不开他们从小的刻苦训练。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此次“驻华领事官员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已是第二届,去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旨在加强驻华领事官员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同时加强合作联系,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搭建更好的平台。

文化部外联局护照签证处处长王思平表示,文化部每年有众多团组去国外访问,最后的出访环节,都需要各国驻华使领馆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同时,从今年发出邀请函到收到积极回复的过程可以看出来,该活动已经受到众多驻华使领馆的热烈欢迎,说明他们确实从活动中收获满满。他还谈到,今后会采用多种形式继续举办类似活动。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王晨说,驻华领事官员是我们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对象,他们是对外宣传的第一道窗口,所以需要重视对其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此次所展示的丝绸是苏州地域文化具有标志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价值观非常好的载体。不仅是苏绣的产品,这种独特地域文化,同样也是“一带一路”所承载的丝绸文化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希望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让他们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本文选自《中国文化报》2017年6月14日第6版)

6月12日,围绕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和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良辰美景·2017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继续上演,迎来一场“驻华领事馆员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带来北方昆曲剧院专业昆曲演员演绎的《双思凡》《百花赠剑》以及来自江苏昆山“小昆班”少年传承人对《扈家庄》《游园》《花木兰》《梁红玉》等的精彩展示。

2017年是北方昆曲剧院建院60周年,也是江苏昆山“小昆班”建设30周年。主办方表示,这个代表性昆曲团体的艺术展演,很好地诠释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演出期间,昆曲小演员们还走进北京的中学,进行“把遗产交给未来——昆曲进校园”活动。据悉,演出季将持续至6月15日。

(本文选自《中国艺术报》2017年6月14日第2版 《非遗演出季迎来“外交官之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6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