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度渔浦,诗意盎然。4月19日至21日,第十三届(甲辰)恭王府“海棠雅集”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举办。这是“海棠雅集”首次走出京津冀,走进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本届“海棠雅集”由“海棠雅集文献展览”“第十三届海棠雅集诗词交流活动”以及“学术研讨会”三部分组成。来自全国各地诗词界、艺术界、文化界的近90位诗家学者同赴盛会,共襄雅集。
本届雅集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华诗词学会、南开大学共同主办;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宣传部、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杭州市萧山区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中共杭州萧山区义桥镇委员会、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人民政府承办。
恭王府“海棠雅集”由来已久。本次“相邀海棠花开时——恭王府海棠雅集文献展”通过大量珍贵文献和图片资料,回溯了恭王府“海棠雅集”的历史源流,展示了历年雅集的名家诗选和书作。“海棠雅集”早在恭亲王奕訢之孙溥儒、溥僡时期便有定制,至辅仁大学时期,陈垣校长以《红楼梦》中人物探春所起的“海棠诗社”为题,每到司铎书院(今恭王府)海棠花开之际,遍邀京城学人来府雅集,写诗品茗,畅谈古今,极尽风雅。此后,几番时迁事易,“海棠雅集”逐渐沉寂下去。2011年,经周汝昌先生的倡导和多方努力,“海棠雅集”正式重启,至今已持续举办十二年,并出版了多部雅集诗选,产生了广泛且良好的社会效应。
20日上午“海棠雅集”活动现场,古琴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钊先生一曲清雅悠扬的《渔樵问答》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锡龙,杭州市萧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华,义桥镇党委书记陈钢先后致辞。冯乃恩馆长表示,今年的“海棠雅集”不同以往,因为我们来到了人文荟萃的萧山义桥。此次恭王府与义桥镇这两处饱含历史底蕴、诗脉流传的地方相互映衬,恭王府“海棠雅集”与浙东唐诗之路相互交织,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这样的安排,不仅是对古典诗词文化的致敬,更是对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积极探索,彰显出本届“海棠雅集”的不同凡响和深远意义。义桥镇党委书记陈钢在欢迎词中表示,唐诗之路,缘起萧山。萧山义桥古称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是浙江省首个乡镇级“中华诗词之乡”和浙江省“诗路名镇”,近年来,义桥镇不断深入挖掘“浙东唐诗之路”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海棠雅集”举办的过程中,作为中国历史经济文化底蕴最深厚的街道办事处之一的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与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签订《友好交流合作协议书》,双方表示将在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互助互促,共同努力推动两地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吴晶宣布活动正式开始,众诗家通过抽签配对的方式结为诗友,围绕“海棠雅集走进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这一主题吟诗唱诵、互换礼物、交流心得,气氛热烈。活动下半场,诗家们进行现场笔会交流,用笔墨诗词畅绘渔浦秀美风光和人文风情。此次海棠雅集活动共征集到400余首优质作品。
当日下午,“传统诗词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发展:以浙东唐诗之路和恭王府海棠雅集为例”学术研讨会在三江源头举办。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学术总顾问钟振振,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沈华维,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卢盛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曹辛华分别发表《贺知章的文化意义》《恭王府海棠雅集和浙江打造诗词之路的成功实践带给新时代诗词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启示》《试析渔浦在唐诗之路中的地位》《现萧山当代诗人群及其意义》的主旨发言。诸位诗家、学者及教育界嘉宾积极响应,展开热烈讨论。学者们认为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意义深远,让传统诗词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交融,是十分值得探索的课题。古典诗词之所以能传承千载、经久不衰,正因为它寄托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今天我们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目的不仅仅是熟读成诵,更重要的是涵养身心,敦品励行。
此次“海棠雅集走进浙东唐诗之路”活动得到了杭州市和萧山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恭王府博物馆必将充分发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充分发挥“海棠雅集”这一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承先启后,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文化服务、优质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承担起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继续深挖诗词教育的有益途径,为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推动古典诗词的普及和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