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3年10月起 展览地点:后罩楼一层东侧
“恭王府府邸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于2005年12月正式全面启动,2008年6月基本完成。工程累计投资2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支持1.6亿元。像这样由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对古建筑群进行整体保护修缮的情况,在我国古建保护历史上实属罕见。
作为国家“十一五”时期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此项工程的顺利完成,不仅为后人保留了一座完整的清代王府,也在工程组织、管理、设计、施工等方面为我国古建筑群的保护维修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对府邸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和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在修缮过程中坚持有历史依据的按历史依据恢复,没有历史依据的按专家意见修复;既无历史依据专家又有不同意见的按现状保护”的府邸文物保护工程指导思想。
为做好工程组织管理工作,2004年4月成立了“府邸古建修缮办公室”,同时委托北京华盛中天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工程提供专项资金咨询服务,并开创性地委托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工程管理监督体系,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这一模式在古建修缮工程中当属首创,其成功经验将为全国文保单位的古建修缮工程管理提供借鉴。
恭王府的建筑上保留了恭王府不同时期的珍贵历史信息。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将这些历史信息保护传承下去,是此次府邸文物保护修缮义不容辞的责任。恭王府保留的彩画,不仅形式独特多样,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设计中对存留的老彩画进行了年代鉴别,并根据特点分别进行彩画的修复设计,形成了《恭王府彩画保护方案》。
贯彻科学保护的思想,在修复工程中坚持采用原材料、原结构、原技术的方针和做法,同时采取多种科学手段进行保护,使古老的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光彩。
木构件防腐、防虫处理
恭王府府邸建筑均为木结构,全面掌握其糟朽状况及残损程度,是确定古建筑残损等级和进行修缮设计的关键。先后两次对府邸各殿堂主要木构件的材质及出现的腐朽、虫蛀、开裂、扭曲变形等病害进行勘查。除常规的眼观、手测等手段外,还应用了多种科学检测方法。
彩绘的保护和修复
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对表面污物以矿物质材料进行清洁处理,对开裂且老化脆硬的部分采取软化技术和回贴复位技术,最后以传统材料桃胶对彩绘表面进行加固。在补绘时遵循保持文物原状的修缮原则,做到远看近似,近看有别。
恭王府不是一处普通的历史建筑,而是国家级的文物建筑;它是饱含丰富历史信息的载体。这次的保护修缮工程保存了这个建筑群在每一座建筑上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经过认真查考存留的信息,并与史料反复核对,终于寻觅到历史的本来面貌,将近年被任意篡改的添加物摒除。这座建筑所记载的,从乾隆后期到同治、光绪乃至民国年间,200多年建筑变化的历史得以完整体现,成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直接证物。
——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教授、恭王府府邸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设计主持人郭黛姮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6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