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话福
碑刻艺术中的“福”文化

碑拓作为一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史资料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碑刻艺术发展的巅峰应属汉唐盛世,汉刻雄劲、简练,唐刻精美、圆润,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华民族进取、向上的气派和精神。

汉代、北魏、唐朝三个不同时期的碑刻艺术拓本中的“福”字怎样的特点呢

汉碑

两汉时期是汉字发展的大变革时期,是汉字由篆向隶演变的关键时期。两汉碑刻文字,篆、隶并存,形态多样,体方、笔挺、结法密,留世的碑版、石刻均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碑文记述鲁相韩勑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通过碑中的这个“福”可以看出,礼器碑的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东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刻,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有额、图、颂、题名四部分,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生平,歌颂其为民修复西狭栈道为民造福的政绩。

从《西狭颂》的碑拓“福”字可以看出,此时的书法古朴方劲,刚健整饬,既严劲又灵动。

《西岳华山庙碑》,东汉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刻(另一说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刻)。碑书历受称颂,为汉碑佳品。从碑拓的“福”字可以看出,整个碑文丽婉多姿、笔划丰润、奇妙精绝。

北魏

北魏时期是书法艺术史上蓬勃发展的阶段,在整个南北朝时期,北方中原地区书法以北魏碑刻为代表,“魏碑”、“北碑”成为北朝书法的代名词。

北朝时期,人民性格朴质豪放,在碑刻书法艺术上体现出雄峻坚实的艺术风格。

《晖福寺碑》,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刻,楷书,24行,每行44字,额下有穿,下部作束腰形,是研究民族史的重要资料,为中国名碑之一。碑拓中的“福”字,魄力雄强、气象浑穆。

北魏《牛橛造像记》,楷书,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十二月立。现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山壁,为龙门造像名品之一,亦为龙门造像题记中纪年之较先者。此碑中的“福”字,点画俊美,精神酣足。

《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楷书,在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龙门精品之一,清乾隆年间钱塘黄易访拓后始显于世。此碑中的“福”字,工整精细、法度森严。

唐碑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碑刻艺术也不例外。此时的碑刻通常碑体高大、雕刻精美,书法艺术精良且变化多姿。

《李思训碑》,公元720年立,著名的书法碑刻,铭文记述了李思训的生平事迹,是李邕书法代表作。碑中“福”字用笔清劲、自然,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

《温彦博碑》,又称《温公碑》、《虞恭公碑》,唐贞观十一(公元637)年刻,岑文本撰,欧阳询书。碑中“福”字严谨匀整、平正清穆、气度雍容。整体碑刻格韵淳古,矩法森严,体方笔圆,为欧书中典型之作。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碑中“福”字结体端方、庄重典雅、清超遒劲,充满逸趣。

《玄秘塔碑》,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立,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因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有“柳骨”之称。碑中“福”字干净利落,笔力遒劲峻拔,结构严谨,并有开阔之精神、清劲方正之风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8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