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恭王府楠木隔扇赏析

恭王府府邸西路最后一进院落锡晋斋中的金丝楠木隔扇,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这座建筑物的存在,是一种创作的辐射——别具匠心的艺术设计,一砖一瓦一木一作的工艺技巧,从宏观至细节充满了精细的魅力。天顶的海鳗彩绘吊顶,地面采用珍贵的花斑石,分隔中空的金丝楠木隔扇,整体的和谐统一,融合美的艺术,犹如一幅永恒定格的画卷,带给我们心灵、视觉、头脑的感受。

一、隔扇的历史演变

隔扇,宋代称“格子门”,有分隔室内外的作用一般是安装于建筑物金柱或檐柱之间。而安装在室内的隔扇,称为碧纱厨隔扇。由于隔扇具有墙、门、窗三位一体的多功能性,是内檐装修不可缺少的存在部分,主要用于分隔室内空间、装饰作用与功能性并存,打造神秘典雅之感。

中国古代建筑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诠释出人类生活的变化,聚集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从原始的“栖巢居树”到“掘地穴处”,逐步演变成大规模的建筑,富丽堂皇的帝王宫殿,庄严清寂的庙宇,肃穆幽静的陵寝等,形成了以木质结构为主的艺术风格特点。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成为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老子《道德经》言:“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以解释为:“把粘土放进模具做成器皿,有了器皿的中空,才能具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以为房舍,有了门窗的中空,才能具有房舍的作用…”。门的使用给人以内外区域的界限,起到阻挡的作用。而窗不具备出入功能,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风和采光。古时门窗称为“户牖”,随着木建筑的发展,演变出可以开启或拆卸的门窗称之为隔扇门与槛窗。隔扇门不仅具有墙、门、窗的功能,还起到了采光、通风、装饰、分隔空间的作用。隔扇门的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丰富多彩,蕴涵了别具特色的趣味,凝聚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艺术的丰厚内涵。

二、恭王府锡晋斋楠木隔扇赏析

1、锡晋斋的概况

恭王府西侧后院的“天香庭院”中,正殿名为“锡晋斋”,原名“庆宜堂”,俗称楠木房,最早为和珅所建。“庆宜堂”据说缘起于乾隆所赐“庆颐良辅”匾额。恭亲王奕得到晋朝陆机的《平复帖》并在此处珍藏,后由其孙小恭王溥伟,更名为“锡晋斋”。据清史稿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高宗崩仁宗即诏宣布和珅罪状:“第十三欵,查抄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堂厅其多宝阁及隔断门窗皆仿照宁寿宫制度”于是这座楠木房也成为和珅的二十大罪状之一。

http://192

锡晋斋与府内其他建筑房屋不同,面积比较宽大,为七开间后带五间抱厦,前后设廊。内设计有两层高的仙楼。古代外檐装修的称为隔扇门,而内檐装修的隔扇称为碧纱橱。室内空间由楠木碧纱厨隔扇和槛窗分隔而成。采用榫卯结构相连接,没有钉子。碧纱橱隔扇为五抹隔扇。每扇门的基本结构,是由外框、上半部的格心、下半部绦环板及裙板组合而成。上下部分的比例为六、四分。

2、锡晋斋隔扇门的基本结构

http://192

室内隔扇门使用金丝楠木。每扇由两根竖向窗梃和五根横向抹头组成,凭榫卯结构相互连接构成。根据空间大小划分为4扇或8扇一组,每组以楠木包镶立柱连接。上下两层构成仙楼,中间挂檐板、栏杆相连续,与海鳗天花吊顶彩画相互呼应,配稀有贵重的花斑石地面,融合一体,呈现出优雅富丽的风貌。

隔扇门——每扇长217厘米,宽40厘米,厚6厘米。正反两面花饰图案基本相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格心部分上下对称,两方联接而成:以四周雕饰绶带花纹围绕着环形或长方形饰件为镜心,上下加紫檀木质透雕圆形卡子花两枚,用黄杨木质拼接出直线、云头花棂条连接构成透空图案。格心留空部分使用夹纱。下段分三部分:上位贴雕灵芝纹绦环板;中为贴雕卷草纹裙板;下位贴雕灵芝纹绦环板。

http://192

隔扇窗——又称槛窗,外框使用楠木,每扇长143厘米,宽44.5厘米,厚6厘米。为三抹隔扇。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隔心部分与隔扇门设计相同,下段只有隔扇门上位的贴雕绦环板。

3、锡晋斋隔扇门材质及工艺

a.木料材质:隔扇门窗木质材料的使用为:主体外框、绦环板、裙板大部分使用金丝楠木;格心部分紫檀木卡子花点缀;黄杨木边框,均为上等名贵木材。

楠木:金丝楠木具有结构高大,质地细腻,香气清幽,不易变形、腐蚀的特性,非常珍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皇家御用木材,民间擅自使用属“僭侈逾制”;其二,清代皇家使用也需行文奏上,清宫造办处的《各作成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管理造办处事务郎中金辉等为行取楠木事宜致奉宸院咨文》:宁寿宫新建楼柜格十二座需用楠木见方尺一百九十尺相应行文贵院”;其三,王亲贵族使用也需奏旨准用。咸丰二年三月初九(1852年4月27日)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成做恭亲王府第工程所需楠木等材料”,特呈文申请楠木材料,奏旨准用“楠木斑一百九十六块……”。

紫檀木:隔扇格心部分的紫檀木卡子花。紫檀木属硬木类,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木质坚硬,色泽赤黒,入水即沉的特点,倍受明清两朝皇家珍视。为清代宫廷家具的主要用材。

黄杨木:隔扇格心部分的黄杨木质直线、云头花线条。[明]文震亨,长物志记载:“黄杨未必厄闰,然实难长,长丈余者,绿叶古株,最可爱玩,不宜植盆盎中。”《本草纲目》:俗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黄杨木具有生长周期缓慢,遇闰年难长的特征。这一特性,苏轼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惟有黄杨厄闰年”。因此木质坚韧致密,粽眼细小,但较矮小,难有大料,可供搭配镶嵌或雕饰成精美艺术品。

b.工艺特点:隔扇整体采用传统的木制工艺——榫卯结构,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组合成有弹性的框架,且具有不使用钉子可安装拆卸的特点。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减小地震的影响。立柱部分,使用节省贵重木材的楠木包镶工艺。隔心部的卡子花,运用栽榫上下结合;再使用斗簇加攒接法构成透空图案,衔接组成几何图案。牙条纵横交错,绦环板、裙板运用填嵌中的嵌木贴雕工艺。充分体现中国古典门窗的丰富多变的榫卯结构。

4、锡晋斋隔扇门的功能与装饰

隔扇门最大体现出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特点,由于是榫卯结构,每扇门均有可拆卸的功能,灵活的形式,既具有通透性、遮挡性,又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室内空间设置。

实用性上,具有防风、通风、防护、遮光、采光等分隔空间的特点。装饰性上,具有玲珑剔透,隔而不断,屏而不闭的性质。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共存的独特魅力。

三、僭侈逾制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等级不同建筑规格(根据等级的建筑规制)清朝对王府的规制是有严格的要求的,《大清会典》卷五十八“工部”记载:“亲王府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翼楼各九间……楼房旁庑,均用筒瓦。其府、仓禀、厨厩及典司执事之屋,分列左右,皆板瓦,黑油门柱。”和珅虽为乾隆皇帝的宠臣,但也不能享有皇家级别的待遇,其住所也只能称之为宅第。

1、仿照故宫宁寿宫制度:

根据《清史稿和珅》记载,“四十年,直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次年,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

乐寿堂位于紫禁城东北角宁寿宫区中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宁寿宫是乾隆皇帝为其退位归政后“颐养休憩”而建,作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乐寿堂面阔7间,进深3间,周围廊。室内的二层仙楼,与锡晋斋相同上下层之间没有承重的梁枋构架,采用楼板为夹层的建筑方法。乐寿堂明间前后檐为五抹步步锦槅扇4扇,余各间均为槛窗,槛窗分三层,下为玻璃窗,上二层步步锦支窗。大厅仙楼和东西稍间南部、北廊以及夹层、阁道的装修式样风格统一,殿内以楠木包镶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嵌饰玉石、珐琅等饰件。天花吊顶为木雕,仙楼的栏杆、挂檐板与整个室内装修相衬托,雍容华贵。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和珅作为乾隆帝的宠臣,参与过宁寿宫的建造工程:“1776年(清乾隆41年),宁寿宫一区工程竣工。后经内务府大臣英廉、和珅与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一奏称:修建宁寿宫各殿宇、楼台房座、前后路共计1183间……。”

2、金丝楠木的逾制:宁寿宫乐寿堂仙楼设计复杂,是紫禁城最具代表性的木作建筑之一。和珅在其宅中修建的锡晋斋亦为楠木房屋,所用木材、仙楼、内檐设计与其相仿。虽比不上乐寿堂皇家建筑的富丽奢华,但也精巧别致,迂回转睛间颇具韵味。从清宫档案中可以证实,是和珅逾制之作。据《清宫恭王府档案和珅密档国家图书馆出版》记载:“嘉庆四年五月初六日,《查明和珅家太监呼什图擅入宁寿宫烫样等情》:和珅盖造楠木房屋时,曾令伊入宁寿宫照烫式样,总管太监并不阻止辄行放入,殊属不合,请将总管太监萧得禄闫进喜各罚钱粮两年,首领太监董世玉...各罚钱粮一年为此谨奏请。”

四、锡晋斋的历史命运

和孝公主府:乾隆五十四年,乾隆皇帝将最宠爱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嫁与和珅之子。和珅虽贵为一品官员,但也无法居住中路。公主进府后居住在东路。但和珅住的西路房屋——“嘉乐堂”即现在的锡晋斋。殿内仙楼、地面、雕梁画株的奢华程度超过了东路。

庆郡王府: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之后,嘉庆帝将部分赐给其一母同胞之弟庆僖亲王永磷,称为庆王府。有“庆王不爱皇位爱和宅之说”。据《啸亭杂录》记载,在乾隆末年,一次众皇子私下议论将来谁能继承皇位,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永璘说,“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顶上。唯求诸兄见怜,将和珅邸第赐居,则吾愿足矣”。嘉庆皇帝和珅府邸大部分赐给永璘居住,被称为:“庆宜堂”。和孝公主夫妇仍在西路居住。

恭王府:道光皇帝去世后,奕在咸丰元年(1851年)封恭亲王,内务府转发给奕訢作为恭亲王府。按亲王规制对王府进行了修缮。在小恭王溥伟时期,因珍藏有西晋陆机写的《平复帖》,被称为:“锡晋斋”。

民国以后,恭王府及花园于20年代被溥伟、溥儒(名画家溥心畲)兄弟抵押给西什库教堂,1932年后,产权为辅仁大学所有。1937年辅仁大学收回府园作为女校校舍及司锋书院。这以后,辅仁大学拆除了府邸门外的倒座房和后罩楼的木假山式楼梯以及花园西北角的花洞和花神庙建了楼房。

建国后作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校舍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办公和教学地点。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建立修复管理机构,1988年6月花园部分对外开放。2008年8月经修复后全部对外开放。目前是中国首个王府博物馆。现在,在此殿的基础上增添了恭王府馆藏精品明清家具的陈列,以它的特有语言向观众展示东方传统文化形象。

五、综述

中国传统家具工艺随着继承、发展、演变的过程,在承袭明式家具的基础上,经过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清代“盛世”的巅峰。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繁荣、物质资源丰富,这个时期的家具风格考究,精心的设计,高超的雕饰工艺技巧,呈现出繁华缛丽的装饰效果。

恭王府锡晋斋木隔扇整体设计典雅华丽,严丝合缝。用料以金丝楠木为主,隔心部分没有运用名贵宝玉石等雕嵌工艺,而是巧妙的利用紫檀木、黄杨木等多种珍稀木材拼接组合而成,以木料花纹和色彩的不同作为装饰,调动一切工艺手段雕饰出镂空感设计。结构上沿袭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运用“斗簇”加“攒接”等技艺,充分利用小木料,包括每根立柱的楠木包镶等以小见大,以巧补拙的工艺方法,具有典型乾隆时期苏式风格的显著特征。因此,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相对明式家具的简洁、朴素的特点而言,其用料之奢靡,做工之精良,雕饰之繁复,不留空白的处理方式及风格,符合乾隆时期宫廷家具的特点。这座楠木房屋无论从造型、工艺、用材都远远超出了大臣的规制范围,充分说明了和珅利用乾隆帝的信任及赋予的职权,为己牟利,越制修建了锡晋斋中的内饰。

从现有史料查证,其内部格局多有改变,1937年营造学社梁思成先生在恭王府实地测绘时所留下的资料证明了这一论点。2008年恭王府府邸修缮工程时,曾对锡晋斋留存乾隆时期的楠木隔扇进行过系统、规范的维修,基本达到“修旧如旧”的工艺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文物保护作用。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历来等级制度严格,清代皇族从皇帝、嫔妃、王爷、到大臣的服装,住房,车辆,用品都有严格的规范,不能超过自己所允许的范围,超过了就叫逾制。和珅作为大臣,即使再受皇帝宠信,委以重任,也不能超越作为臣子应有的建筑规格。和珅属于监守自盗,由于历史的特殊性使恭王府的楠木隔扇保存至今,让我们在皇宫之外,欣赏到实用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反映出娴熟的木艺技法,诠释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之美”。

(彭莹)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版权所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8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