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中国旅游报:一个传统工艺工作站的“非遗 扶贫”实践

繁峙当地380余名贫困妇女居家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余元,可以“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非遗扶贫”,为忻州找到了文化富民的内生动力,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脱贫。

繁峙银器制作,静乐剪纸,代县雁绣、面塑,定襄县黄烧饼制作……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在忻州举办了一场2018年传承人“对话”交流活动,非遗与扶贫的“碰撞”引人关注。

作为全国第8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以传统工艺振兴为核心、以脱贫攻坚为方向,引进专业队伍和市场资源,搭建平台让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充分对话,组织多形式的展示展销活动和系列研讨、研习培训,集合各方优势,共同促进当地脱贫增收,探索出了一条“非遗扶贫”的新路子。

建立馆地合作

工作站成立于201710月。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精准文化扶贫”和“振兴传统工艺”相关工作要求,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恭王府博物馆与忻州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忻州市委、市政府、恭王府博物馆及相关部门共同成立“推进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合作共建工作站,并在忻州、静乐分别挂牌成立,同时作为忻州非遗项目研究开发的专门工作机构。

据了解,在战略合作开展以前,恭王府博物馆就分别于201611月,20172月、4月、7月、95次对忻州15个县区中的8个县区展开调研,重点对静乐县深入调研,力求摸清非遗与传统工艺项目的“家底”,实现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的当代生活实践三者的有机融合,振兴当地传统工艺,促进精准文化扶贫工作开展。

忻州市市长郑连生介绍,忻州拥有多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忻州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项、省级52项、市级130项。非遗名录数量和传承人数量居全省前列,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脉络清晰、传承有序。为了更好地开展合作,不仅在当地秀容书院安排了办公场地,也在静乐县文化中心专门安排了近百平方米的场所,作为驻站高校、企业等的科研、创作场地。

“恭王府博物馆与忻州市政府建立战略性合作工作机制,吸收相关的高校、科研、设计等各方力量参与搭建平台,主要任务就是‘非遗扶贫’。”恭王府博物馆综合发展部主任、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孙冬宁希望,通过服务基层、管理创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当地传统工艺建设,实现精准文化扶贫。

助力品牌提升

依托工作站,忻州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中获益明显。

20177月,“欣欣向荣,心灵之舟——山西忻州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系列活动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展示了忻州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20189月,忻州带着多项非遗项目参加了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定襄面塑、神池月饼、代县和繁峙布老虎等吸引了众多观众;北路梆子、挠羊赛、杨家武术等展演获得阵阵喝彩。20185月,工作站在中央美术学院组织举办了静乐剪纸专题培训,6月又在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管理学院开办了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队伍培训班。一年来,多类研修、研习、培训工作密集开展,全市上百名领导干部、从业人员得到了专业培训。静乐剪纸项目传承人李健行表示,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创作了许多新的作品。

“走出去”,更要“请进来”。2018年年初,工作站启动了“高校驻站调研计划”“设计师驻站调研计划”“文创企业驻站调研计划”等,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的百名师生走进忻州,开展相关非遗项目的设计研发工作。例如,工作站利用忻州丰富的物产资源,请企业结合恭王府博物馆“福”字文创工作,授权设计生产“福饼”,提升了忻州金莲花、红豆、绿豆等农特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在工作站的指导下,山西灌木文化集团还与静乐县剪纸艺人辛翠平签约,开发了以静乐剪纸为素材的儿童绘本等,为传统技艺找寻市场,扶持当地手工艺发展。

对接精准扶贫

在推进扶贫过程中,工作站联合忻州市妇联,采用“企业贫困妇女”模式,参与恭王府组织的各种大型展会和展览活动等,加强非遗项目与脱贫精准对接。

近两年,恭王府推出了忻州市精准脱贫巾帼创意产品展、“帼艺忻州”非遗项目扶贫手工产品展等,以展览带动展销。此外,结合繁峙县、代县手工产品发展实际,组织当地相关企业参展。这些公司大都是由当地数以千计的手艺人联合而成,其中农村贫困妇女占比很大。恭王府还在游客最为密集的非遗长廊特意开设窗口,重点展销刺绣、剪纸、布艺、面塑、银器等手工产品。据统计,今年75日到10月底,销售额逾36万元。

这些参展企业积极组织贫困妇女参与手工产品设计、制作和包装。接受订单后,企业将任务合理分配,贫困妇女将订单任务领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做,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生活。通过企业引领带动,繁峙当地380余名贫困妇女居家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余元,可以“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

“非遗扶贫”,为忻州找到了文化富民的内生动力,让体现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保护得更好,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也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脱贫。

(本文选自《中国旅游报》20181221日第4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83288149  (c) 2018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 版权所有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京ICP备1503018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82 

网站维护:恭王府博物馆办公室